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克拉玛依之星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

李元程

2015年09月16日09:34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最荒凉的地方

却有最大的能量

最深的地层

喷涌最宝贵的溶液

最沉默的战士

有最坚强的心

可爱的克拉玛依

是沙漠美人

——艾青


 

肉孜麦麦提·巴克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后从北京载誉归来。克拉玛依市、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陈新发(右三)、克拉玛依市市长张红彦(左一)等领导与肉孜麦麦提·巴克的妻儿(左二、左三)一起迎接并合影留念


 

肉孜麦麦提·巴克(左二)和工友在工作中

1955年7月6日,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挺近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黑油山。当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诞生。

今年是克拉玛依发现大油田60周年的大庆年。60年一个甲子,昔日戈壁荒滩如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一座现代化的“世界石油城”正在崛起。

60年来,在这块贫瘠而又富有的土地上,从来不缺少艰辛与奋斗、梦想与追求,一代又一代的克拉玛依人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涌现出众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他们像浩瀚夜空中闪耀的群星,照亮茫茫荒原,激励着人们为追逐梦想而筚路蓝缕、星夜兼程。

2015年,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克拉玛依油田发现60周年双喜临门,一位叫肉孜麦麦提·巴克的维吾尔族采油工人也光荣地被评为全国劳模,并代表克拉玛依市、新疆油田公司,代表中国石油工人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最高荣誉表彰,再一次为这座具有光荣历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为新时代的石油人书写了一曲新时代凯歌。

2015年4月28日,坐在前往人民大会堂的汽车上,看着长安街上熙熙攘攘的车流,身披大红绶带、即将接受党和国家最高荣誉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肉孜麦麦提·巴克想起了家乡——新疆和田县巴格其乡卡斯皮村那一望无尽的田野。

24年前,15岁的肉孜麦麦提考上了克拉玛依石油技校,成为家乡第一个跳出农门、迈入石油企业的“幸运儿”。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当乡村教师的父亲对肉孜麦麦提讲:“儿子,你一定要记住,雄鹰能够飞翔,是因为天空辽阔,祝愿你像雄鹰一样飞得更高更远。”

……

一枚特殊的奖章

从北京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回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采油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一直沉浸在难以抑制的激动中,国家用35年来最高规格隆重表彰劳动模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让这个39岁沉默寡言的维吾尔族汉子发自内心地感到光荣,回想人生路,企业、社会和国家给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认可和荣誉,他久久不能平静,总有种泪往上涌的冲动。

从北京返回新疆的第二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举办了隆重的劳模座谈会,肉孜麦麦提作为劳模中的典型在座谈会上发言,介绍自己的事迹和体会。

念完准备好的发言稿之后,触景生情的肉孜麦麦提·巴克出人意料地讲起了父亲:“在我获得的众多珍贵的奖章和荣誉之外,我还有一块同样珍贵的奖章,那是父亲奖给我的。”

“在我的家乡,我是第一个考上石油技校、跳出农门的孩子,毕业后我来到克拉玛依,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当了一名光荣的采油工人。在油田这个大家庭里,我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在我的努力下,我们原本贫穷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改善。多年来,我总是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寄回家里,分担父母的经济压力,帮助弟弟们上学读书。现在我的4个弟弟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两个弟弟不仅完成了学业,还在国家的资助下还到国外深造。”

“3年前,家里终于有钱盖新房了。吊装大梁前,父亲特地把我从单位叫了回来。装房梁的那天早上,他把我拉到大梁前,让我仔细去看看上面刻的字,顺着他的手指,我看到的竟是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父亲对我说,‘孩子,父母谢谢你!我们全家人都为你感到骄傲!’”

平凡中的英雄

车在戈壁穿行,茫茫无际,沿途星罗棋布的采油机日夜不停地转动,采油小站上中国石油“宝石花”的标识成为广袤地域里孤独的地标。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克拉玛依这片荒原上,翻天覆地的改变从60年前开始。

1955年,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挺近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戈壁滩——克拉玛依,克拉玛依的维吾尔语是“黑油”。

没有草、没有水,连鸟也不从这里飞过。狂风骤起,工人们居住的帐篷常常被刮成碎片吹散。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诞生。人们的欢呼声在呼啸的寒风中震天动地,惊醒了沉睡荒原的亘古长梦。

到了12月,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黑油山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刚刚动工的2号井钻到500多米时,突然发生井喷,防喷器还没来得及关,水柱就冲上了天,40多米高的井架和钻机被冻成了一座巨大的冰塔。

抢险中,人们用十字镐在人字梁下部挖了一个大洞,再从洞口钻进井台抢装井口,突击队员分成3组,个个像小老虎一样向洞口冲击,油喷势太猛,井口堵不住!随油一起喷出的有毒气体硫化氢浓度越来越高,不少人被熏得晕了过去。

晕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冲上去……直到第三天,井喷才被制服,突击队员们身披冰盔冰甲咧着露着血口子的嘴开怀大笑。

这一幕,永远定格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史册上。

……

20世纪90年代,克拉玛依原油产量跃居全国陆上油田第四位。就是在这时,18岁的肉孜麦麦提·巴克来到克拉玛依,成为一名采油工人。

这一年冬天,一口新井发生油气泄漏,300摄氏度的高温蒸汽,夹带着稠油喷涌而出,关闭井口阀门迫在眉睫。

紧急关头,肉孜麦麦提看见火速赶到现场的队长刘金明带着两名工友二话不说用毛毡裹住身体,冲进滚烫的汽浪中关闸门堵泄漏点……闸门关掉了,他们的双手被热浪烫起一串串大泡,从头到脚粘满了油污,像一尊尊黑油雕像。

这一幕,也永远定格在肉孜麦麦提的记忆中。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石油人战天斗地奋不顾身的血性和勇敢从未更改。从历史画册到亲身经历,肉孜麦麦提理解了“铁人精神”的真正含义——那是一种为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面对困难不怕牺牲永不退缩的豪迈气概。这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被深深震撼了。

从此,他心目中的英雄不再只停留在书本上,在身边工友身上,他同样看到了这些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石油人所具有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情怀——当企业和国家需要时,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下苦功学汉语学技术

上班第一天,肉孜麦麦提跟着师傅景佩江巡井。师傅让他去拿管钳,他拿来了一把铁锨,师傅说:“我要管钳!”他又拎来一把扳手……听不懂汉语,连最简单的事都做不了,肉孜麦麦提羞愧难当。

为了帮助肉孜麦麦提学习汉语,景师傅送给他一本《新华字典》。让师傅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跟他无法用语言交流的徒弟,居然将字典上的10990个汉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了两遍!

而且,他还翻出上学时的《基础汉语》课本,把上面的每个词组也抄写了24遍,整整写满了13个本子。

一个人肯这样下苦功,将来一定能成功!景师傅第一次向徒弟伸出了大拇指。

为了纠正肉孜麦麦提的汉语发音,景师傅专门买了个小收音机,巡井时带着肉孜麦麦提听广播练发音,班组学习时还点名让他给大家读报纸、念学习材料……不到一年,肉孜麦麦提就能用汉语读报看书、和同事交流了。

转年春天,一场大雨后,肉孜麦麦提外出巡井,发现一台抽油机因电力故障闪停,便准备关闸拉电。然而,没有用电知识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电源上的绝缘帽已被大雨冲掉,失去了这层保护,380伏的电魔瞬间就能要人命。当他把手伸向开关那一瞬间,一道高压电流将他高高抛起,把他击倒在1米远的泥潭里。

“这是拿生命开玩笑!井区都是高压高温,一定要按技术要求、规范程序操作!”事后,队长刘金明对肉孜麦麦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猛批。

侥幸捡了一条命回来的肉孜麦麦提,仿佛一夜之间从懵懂中警醒了过来,他想起参加工作时父亲嘱咐他的话,“只有本领学到了、技术过硬了,一个人才能真正从‘坎土曼’(锄头)变成‘拖拉机’。”

从此,肉孜麦麦提不仅上班时跟着师傅认真学技术;下班休息时还找了理论书籍钻研学习,后来他又报考了函授大专班进一步“充电”。

队上组织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活动,肉孜麦麦提比别人都积极、都用功,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训练量来强化自己。不久,他在作业区技术工人操作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被任命为924站队班长。

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今年5月6日,从北京回到油田的肉孜麦麦提,第一时间来到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向年轻人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他说:“干工作、学技术、搞革新,不管是做什么,我都百分之百投入,就是要把它做好。”

其实,肉孜麦麦提学技术的路并不一帆风顺。2002年,全国石油系统技术比武新疆赛区选拔赛,从各采油厂层层过关的36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争夺代表新疆参加全国决赛的8个名额。由于在计算机操作上技不如人,他铩羽而归。

此后,肉孜麦麦提主动拜油田信息档案管理站宣传室主任唐梅为师,结成对子一帮一。1年后,他计算机操作得心应手,采油生产常用软件样样精通,还获得了新疆油田少数民族计算机应用比赛三等奖。2004年夏天,技能大赛再次开战,肉孜麦麦提终于如愿以偿。他总结说:“别人玩的时候,我在学习和准备技能比赛,虽然很艰苦,但每次都有一大步的提高。”

有工友觉得学习技术枯燥,肉孜麦麦提就用自己的经历劝告:“油田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们想在企业立足,想要让家人生活越来越好,就必须主动学习新技术。如果你把学技术看成是保证自己生存的必需品,如果你热爱你的家庭、热爱企业,再枯燥你也会坚持。”

现场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学习,让肉孜麦麦提走上了一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成功之路,最终成为专家型的金牌技术工人。

他设计的曲柄叉头膨胀器、电动机防盗螺丝、抽油机悬绳器支承盘的改造、大罐浮标改造及应用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等优点,每年给企业带来几十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他的一系列成绩单上,有16项国家专利成果,其中8项在生产现场推广应用。这期间,他带领员工积极开展QC活动,完成多项成果,荣获自治区、新疆油田公司一、二等奖;他领导的QC小组被评为“自治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青草只有不断生长,才能成就牧场的肥沃;一个人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为油田贡献能量。”肉孜麦麦提说,技术革新,不仅帮助企业创造着物质财富,而且也让他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帮助更多人一起进步

笔者眼前的肉孜麦麦提,皮肤黝黑眼窝深邃,是一个外表粗犷内心坚毅的非常有型的西部帅哥。

他的徒弟们争先恐后地告诉笔者:“我们班长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是百万石油员工中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专家。”“班长担任油田技工培训兼职教师,培训员工超过1万人次,其中75%是汉族员工。”“他帮助100多名初级工顺利考核晋级为中级工,50多名中级工晋升为高级工。”“他自费开办了‘红柳石油网’,与全国的同行分享技术资料,现在已注册会员5000多人,点击量超过40万人次。”

……

著名学者易中天为克拉玛依作赋:“试看今日油城,碧水穿城,长桥卧波,是塞北的江南……开发大西北,当仁不让,自强之路,坦坦荡荡。”

今天的克拉玛依,是戈壁上崛起的一座现代化“世界石油城”。从60年前“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那种艰苦恶劣的主要靠人力劳作的工作条件,发展成今天主要依靠技术、坐在电脑前操作的数字油田、智慧油田,油田的发展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肉孜麦麦提感慨道,今后,想为企业作贡献,不仅要有老一辈石油人那种吃苦耐劳奋不顾身的精神,更要有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高技能;不仅自己要成为专家型技术工人,而且要带领帮助更多的工友一起学好技术,一起成为企业需要的新时代金牌工人。

公司推行大班组建设后,肉孜麦麦提的班组从6个人一下子增加到22个人。他想,进步不能靠一个人,也不能止于一个人,快的帮慢的、强的帮弱的,大家就都进步了。

肉孜麦麦提主动梳理出采油岗位可能出现的100多项问题和导致问题的600多种原因,编写出50多万字的维汉对译培训教材,义务为新员工培训,并通过网络与全国石油工人分享技术,交流经验,共享资料,人们称他是“克拉玛依之星”。

为了帮助更多的少数民族员工学好汉语、掌握技术,他编写了《少数民族员工采油实际操作拼音教材》《少数民族员工专业汉语学习手册》和《高级工鉴定前培训资料》,作为新疆油田公司少数民族员工培训教材使用。

在肉孜麦麦提带领下,采油班先后荣获中国企业班组文化建设“十优单位”、中国石油“千队示范工程”、“铁人先锋号”、克拉玛依市“工人先锋号”等30多项荣誉。

“我很幸运,一直是油田大家庭里的宠儿,我要把这种爱化作力量,用自己的知识回报企业、回报社会、报效国家。”肉孜麦麦提说。

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

“20年来,公司通过‘岗位结对子、培训铺路子、竞赛搭台子’培养模式,将肉孜麦麦提送去脱产‘回炉’,进行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使他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成长为新疆油田公司技能大赛的主教练、考评员、鉴定员。”重油开发公司党委书记刘超说起爱将的成长经历颇有感触。

“是汉族师傅教会了我采油技术,是油田大熔炉让我得到锻炼,是祖国大家庭给了我太多的温暖。”肉孜麦麦提每次这样说的时候,眼神都流露出内心的真诚。

在他所在的采油班,墙上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

“这是班长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他说,不管哪个民族的员工,只有像红柳一样扎根油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做到相互信任、抱团成长,更好地完成采油任务。”班组员工说。

对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相互信任、抱团成长”,肉孜麦麦提的理解最深刻。

8年前,公司安排他去大庆参加全国采油技师培训班,他从新疆带去了一袋馕当作干粮。校长看到后很惊讶,了解他的饮食习惯后,第二天专门给他买了个冰箱,还特别说明冰箱为肉孜麦麦提专用。

班上的同学不忍心见他天天啃干馕,便在吃饭时每个人给他带回了一个鸡蛋,他捧着20多个鸡蛋,感动得掉了泪。

……

现在,已经成了全国劳模、当了典型的肉孜麦麦提,在工作中有哪些变化吗?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工友给笔者讲了一件事:去年5月1日,对新疆油田重油公司作业五区采油六班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采油六班荣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铁人先锋号”。

3天后,正好是“五四”青年节,班组成员都在想,借这个节日好好庆贺一下班组获得了荣誉。

谁知,跟班长肉孜麦麦提说起庆祝的事,他对着挂满一面墙的奖牌,口气严肃、一字一顿地对大家说:“这些成绩是我们的光荣,但它只能说明过去,我们的脚步不能停下,管好148口井,确保日产1000吨液量才是我们的责任!”说完,扛起管钳带头向井场走去。

“这就是我们的肉孜麦麦提班长!”工友们感叹道。

(标题书法 吴曾红)

(责编:王金雪、秦华)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