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职业道德(停)

刘少辉:矿井“命脉”的守护者

人物检索:刘少辉,河北省开滦集团林南仓矿业分公司机电科绞车电工班矿井维修电工,首席技师。工作20年来,他主创或参与创新项目超过50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2015年11月26日09:26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清晨7时,在林南仓矿刘少辉创新工作室里,刘少辉及其团队的13名成员准时集合在圆桌前开班前会。刘少辉打了个哈欠,脸上充满倦容。半小时后,团队成员各自领到任务,他却趴在了桌子上,对记者说:“我先眯一会,咱们再聊,抱歉。”

“今天凌晨3点,他被矿上叫去处理井下设备事故了,刚回来,又跟我们一起开会。”一位团队成员解释道。

绞车,是运送井下工作人员的工具,是通往煤矿一线工作的“命脉”。刘少辉,就是这条“命脉”的守护者。“对不起,我也是为了更好地接受你的采访。”睡眼惺忪的刘少辉小憩醒来后满怀歉意。

1992年,从技校毕业的刘少辉踏进了机电科绞电维修班的大门。刚工作不久,刘少辉就遇到了挫折。一天,一台绞车在上升过程中突然停摆,里面的工人悬在地面和井底之间足足1个多小时,险些酿成大祸。这次事故正是由于刘少辉和同事检修不到位造成的。“这件事对我是一个打击,从此我下决心排除井下提升系统的一切故障。”于是,在工资并不多的情况下,他订阅了十几本杂志,坚持自学。

记者同刘少辉站在通往地下400多米深的绞车上,“现在我们在渗水层,大约在井下200多米。”这里永远是大雨如注的黑夜,而刘少辉每天都要接受大雨的“洗礼”。正是在这20多年的“洗礼”中,刘少辉主创或参与的创新项目达到50多项,为企业创造效益超过1000万元。

“创新,对我这个岗位来说,更多地就是遇到问题时的优化改造过程。”刘少辉的创新项目,大部分是基于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刘少辉已经拥有8项个人专利,其中4项填补了煤矿系统的空白。“将来我退休了,这些技术不会退休。”刘少辉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团队的成员,刘少辉创新工作室已经定下目标,每月至少出1个创新项目。

2014年5月到7月,矿井提升信号系统频繁出现问题,领导决定更换设备。而刘少辉却固执地全方位检查设备,最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我只更换了一个模块,外加对系统进行更新,这套设备就起死回生了。”此举,为企业节省20多万元。

在辛勤耕耘的岗位上,刘少辉收获了令人骄傲的成就。2011年,他带领的绞车电工组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2013年,他获得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荣誉称号,成为工作在一线的“创新大师”。

在井下,刘少辉认真地检查着每一台提升机系统设备,拧紧每一颗松动的螺丝,这样的检修是他和每一位团队成员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创新来源于重复单调的工作中,一是能熟悉各个设备,二是总能及时发现问题,这就有了创新的能力和空间。”刘少辉坦言,自己的创新就来源于多年来的勤奋工作和善于思考。

刘少辉完成检修已是下午14时,简单的午饭后还要和团队会合,总结当天工作,下午17时还要去和领导开碰头会,他将利用碰头会时间,和其他部门的同事交流工作心得。除了钻研本门业务,刘少辉越来越重视触类旁通。“我越来越意识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处理事故,具备综合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多年来摸爬滚打的经验。在今年他参加的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答辩上,评委问他:“你的一招鲜是什么?”“我做矿井提升,但遇到问题要综合各种知识解决。”刘少辉这样诠释当代的“一招鲜”。(记者 杨学义)

(责编:闫妍、秦华)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