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综合报道

北京下文严格控制事业单位总量,市属公立医院、高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探索逐步收回编制——

没了“事业编制”,这些单位还有吸引力吗?

甘皙

2015年06月01日13:40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近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指出,北京事业单位将严格控制总量,增编必须经过批准;公立医院、高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探索逐步收回编制。

近年来,考“事业编”、端“铁饭碗”成为一些大学生的求职目标。此次北京市属高校、医院退出编制是否会减少招聘吸引力?又将会对事业单位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项改革是突破“养人不干事”体制的正向改革,但对于新进此类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最担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损。

进高校将没编制了?

“进高校将没编制了?”即将硕士毕业的张洋准备留校当科研管理类的行政人员,目前还没签三方协议。消息一出,张洋格外关注。其所读学校是北京市属高校,正好在政策范围内,张洋不清楚是否会受到影响。

虽然大家都觉得编制重要,但编制到底是什么,张洋其实并不清楚。

“编制主要是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璋对记者介绍,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人事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根据《意见》,北京将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针对张洋的情况,她所在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告诉记者:“政策刚刚出,具体条款还不明确,一切都还不能确定。”

据张璋介绍,虽然长期以来财政对事业单位一般按照“人头”拨付经费,控制编制实际也就是控制财政支出。但目前已经转变形式,不再按人头拨经费,而是按照国家下达的招生指标完成招生任务后,财政按生均比等因素拨经费。

“编制管理的核心是控制财政支出,编制与财政拨款没直接关系,意味着编制在高校的重要性也减小了,这为我们探索不纳入编制管理提供了条件。”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说,“但这只是一个改革探索的方向,不可能一步到位。”他表示,今年北京市准备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单位试点,改革的总体原则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责编:闫妍、秦华)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