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最年轻的特级技师王曙群讲述——
“太空之吻”蕴藏的150万个数据
2016年04月26日15:39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在太空中实现两个重达8吨多的飞行器对接,就好比在完全失重的环境下闭着眼睛“拧螺丝”——12把对接锁必须同步锁紧。庞大的舱与舱之间,天衣无缝地结合必须时刻保持平稳。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7分,中国航天人完成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太空之吻”——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王曙群,就是缔造“太空之吻”对接机构装调团队的核心人物,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中国航天最年轻的特级技师。
“把每项测试做到极致”
5年前的情景,王曙群至今历历在目:当天下班后,他“偷偷”找了一个地方看电视直播,心情就像是守护参加高考的孩子。
除精准的轨道控制外,让两个飞行器亲密接触的对接装置是关键,这也是王曙群的“本职工作”。
当看到神舟八号“追上”天宫一号,完美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太空中的首次交会对接,王曙群绷紧的身体瘫软在椅子上。
凭借“太空之吻”,他和团队也一战成名。
“在太空,对接只能靠操作机器替代人来完成。”王曙群说,对接装置有4个插头,每个插头有55个芯,一共是220个插孔,交会对接需要同时将220个插孔准确并同步插入插座。
实际情况比王曙群讲述的更困难——插头上的针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插针对接的位置、姿态稍有偏离就会被撞弯,造成信号消失。如此一来,地面便无法判定两个飞行器的姿态或控制,导致对接任务失败。
为了实现交会对接,王曙群和团队分析了150万个数据。“对接机构上有118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291个传递力的齿轮,759个轴承组合,1.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各种各样的接插件,密密麻麻的电缆线,王曙群和团队从不敢有片刻懈怠。
每项测试都要做到极致:对接机构中有10大类31套单机需要经过热循环试验的考核,1套单机试验需要37小时,王曙群带领团队连续做了31次37个小时的试验。
“航天工作不允许任何一个错误。”王曙群始终牢记,“精益求精”是匠心之本。
太空“拧螺丝”全在精细活
航天对接就好比在太空中“拧螺丝”,“拧”得好不好,全在精细度。12把锁钩对接、分离时,不但相关各舱室的气体不能泄漏,舱与舱之间更不能剧烈晃动。
有时候,实验室出来的东西却会在生产线上“碰壁”:对接机构研发初期,团队按照设计图纸装备出来的对接锁,分离时却产生了严重偏差,而且毫无规律可循,各路专家会诊也没有“药方”。
王曙群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摸索,最终发现问题的根源:对接锁上的钢丝绳具有延展性,拉伸后张力衰减导致12把对接锁不能同步运动。
王曙群马上提出了解决方案,解决了困扰对接机构团队近两年的对接锁系同步性协调难题。
“装备组的工人不能仅仅按科学家的设计图纸组装零件,有时候也要搞技术创新。”王曙群常这样督促自己和徒弟,设计与实际生产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偏差,技术工人的完善创新至关重要。
在同事眼里,王曙群团队有个最大的特点:拼!同样的装调任务,通常别的团队一周完成,他们不到两天就全部装调到位。“明明是技术工人,甚至经常把研发的活儿也揽了。”
2015年,王曙群班组人均完成工时5600小时,是企业人均工时的1.49倍。正是凭借这股不断钻研、创新的“劲儿”,他们完成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验。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王曙群扳着手指,算出了27年的工作经历,其中有21年参与了空间对接,与“航天梦”紧紧拴在了一起。
1989年,王曙群毕业于新中华机器厂技校,被分配到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从事钳工工作。王曙群说,那真的是人生特别重要的几年。他跟了一个好师傅单培林,把工装模具、零件制造的操作基础打得非常牢固,这让他受益终生。
从技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再到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持之以恒的王曙群总在不断学习与提升技能。
1995年,王曙群开始参加对接机构研制,直到2011年11月3日首次对接成功,他用了16年。大部分人看到的成功,只是对接机构最后上天的5分钟。王曙群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图纸到样机,以及一次次模拟各种极端环境,进行不断试错与完善的测试。
如今,王曙群拥有了自己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一共15个人。他有了一项新任务:毫无保留地带徒育人。如今,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团队,已经拥有特级技师2人、高级技师2人。
王曙群总是不经意地跟徒弟们讲起师傅单培林的“传奇”:4天时间里,用48个小时重复做一个动作,凭手感和听力摸索调整机械运动的流畅性。
用150万个数据换一次“太空之吻”,用16年换一次5分钟的对接,用一代代人的青春换一次航天员的挥手……王曙群说,在人们不经意的一隅,有许多像他这样默默无闻打造“中国质量”的人。他们坚信,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记者 彭文卓 钱培坚)
(责编:闫妍、秦华) |
相关专题 |
· 热点专题 |
全总要闻
- 全国已建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8万个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推…
- 把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积极做好防汛救灾…
- 《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单行…
- 全总紧急拨款200万元慰问河南受灾职工
- 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谱写…
- 2021年全国劳模疗休养活动启动
- 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
- 推动“十四五”时期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党的工运事业矢志奋斗
全总发布会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期工人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
- 2021年“五一”新闻发布会
- “中国海员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 国新办就“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 全总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