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热点专题>>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身边的大国工匠

雷达上的“核舟记”——“工人院士”胡胜的金属雕刻人生

2016年04月26日15:49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开栏的话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凝聚形成的务实严谨、专注专一的可贵品质。

2016年的春天,工匠精神第一次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显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技术工人承载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中国,离不开天马行空的“磅礴才气”,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独具”。倡导工匠精神、呼唤匠心归来,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中国自古就崇尚工匠精神。“庖丁解牛”的故事广为人知,“鲁班精神”更是家喻户晓……今天,在我们身边,更不乏秉持工匠精神之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看似是非常普通的钳工、电焊工等,却用精湛的技艺、专注的精神,参与着我国最尖端的科技项目。

工人日报从今日(4月6日)起,推出《身边的大国工匠》专栏,带你走近这个既平凡又伟大的群体,希望引导更多人坚守内在、坚守创造,让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每个人的职业追求,让中国制造更加自信地傲立于世界。

 

在1000多种刀具中,怎样快速准确挑选出最合适的一款?加工出的产品精度,误差如何不超过0.004毫米?做到这一切,是胡胜的日常工作。

从一名职高毕业生成为全国技术能手、荣获中华技能大奖,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三厂数控车高级技师胡胜在车床上诠释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极致的工匠精神。

“在金属上进行雕刻”

空警2000预警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并形成战斗力的大型预警机。机身上方安装的雷达,可以360度全方位覆盖,2009年国庆阅兵仪式上首次亮相,便震惊世界。

这个雷达关键零部件的加工生产,是由胡胜带领团队完成的。

明朝曾有人著文《核舟记》,描写一个手艺奇妙精巧之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赞叹其“技亦灵怪矣哉!”

而胡胜的“核舟记”则刻写在雷达零部件的金属上,用电脑设定好程序,通过数控车对金属进行雕刻,做成各种精致的零件,被形象地称为“在金属上进行雕刻的艺术”。

“事业精心,工作精细,产品精致,团队精锐”——十四所三厂车间墙上、车床上方悬挂的标语,诠释了42岁的胡胜及其团队的作风。

记者见到胡胜时,他身着整洁的工装,正站在车床旁操作。一块块看上去不起眼的金属材料,经过一番切削雕刻,最后“蜕变”成精致的雷达零部件。

雷达零部件对精度的要求苛刻,有的误差要求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1/10(0.005毫米~0.008毫米),甚至要达到0.004毫米的精度,哪怕一丝划痕也不能出现。

在十四所三厂党支部书记曹国明看来,胡胜交出的是这样一份答卷:“这些年,胡胜先后在机载火控、机载预警、舰载火控、星载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科研项目中,承担关重件(关键件、重要件)加工70 多项,攻克了毫米波雷达的波纹管一次车削成形、机载火控雷达反射面加工变形等技术难题。”

“心静不下来,活儿干不了”

雷达零部件对精度的要求苛刻,还在于需要加工者选取不同的刀具。要想精雕细琢,首先要能快速准确地从1000多种刀具中选出最合适的那一款 。

“说起来也没什么诀窍,熟能生巧而已。”胡胜说得谦虚,其实自有一套办法。

胡胜将1000多种刀具按照使用功能及其材料构成加以分类,经过两次筛选,剩下十几种或几种刀具备选,然后结合加工材料的特性再选择刀具。

每当遇到一种新材料,胡胜需要先仔细研读金属材料手册,掌握材料的物理特性、金相图等,再努力寻找材料中一些关键的“细枝末节”,最后结合自己的经验,选取最合适的刀具进行加工。

最快的时候,胡胜试做一个零件就能找到合适的刀具和切削参数。而一般人常常要做几个、甚至更多的零件才能最终找到合适的刀具。

“挑出来的刀具,常常不能满足要求,一些非标刀具,必须手工打磨。”胡胜说。

打磨刀具是件辛苦活儿,更是件技术活儿。

“心静不下来,活儿干不了。”胡胜说,打磨刀具必须精心、静心,稍有不慎,不仅会毁了刀具,甚至会出现工伤事故。别人打磨的刀具往往只能使用十几次,而胡胜打磨的刀具则可以上千次使用。

电脑编程主要解决产品造型问题,而雷达零部件加工关键是精度。有的零部件要求加工精度不超过0.004毫米误差,而现有机床的精度只能达到0.005毫米。怎么办?胡胜通过掌握材料的热膨胀率,再了解加工、检验时的温度,算出其中的温差,最后将精度做到了0.003毫米。

加工精密零部件时,对操作工的手感要求极高。如果力度过大,产品就会变形,力度太小又做不出形状。对此,同事张立松说,别人在休息,胡胜总是一次次反复进行实验操作。长期的积累,对精致的追求,使得胡胜的手感“炉火纯青”,掌握分寸“不差毫厘”。

“我会干好工匠活儿,直到退休”

因为觉得当技工前途不大,当年职高班上的32名同学,如今只有胡胜一人还在坚守。

他说:“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用心执著去做,就会出成果。在十四所,不断面临新材料、新工艺对雷达研制生产带来的挑战,而迎接挑战,追求完美极致正是最让我有存在感的事情。我会在数控岗位干好工匠活儿,直到退休!”

这种执著,从胡胜17岁职高毕业后,进入一家国有工厂当车工、开始接触数控车工技术的一刻起,就在他头脑中渐渐萌发。8年后,胡胜因为技艺精湛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十四所,成为该所第一批数控机床操作工。也正是从那一刻起,胡胜“大国工匠”的成长之路踏上新征程。

空警 2000预警机在最初研制过程中,雷达滤波器结构件生产遇到了技术瓶颈,第一批加工样品送检时,被列出了多项问题。胡胜整天泡在车间里,没日没夜地阅读资料、与同行切磋、开机实验……两个多月的攻关,最终加工出合格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为研制生产出中华民族的“争气雷达”奠定了基础。

现在,胡胜是我国精密加工制造领域的领军人物,先后荣获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职工组数控车第一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最美职工……2015年,胡胜喜获中华技能大奖,被誉为“工人院士”。(记者 王伟)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