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守住“匠心” 不忘“初心”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宪新

2016年04月28日13:50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苏宪新(右一)在介绍南京上坊保障房PC技术应用

在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有这样一个人。他皮肤黝黑,身板清瘦,总是穿着一件灰色工服出入工地现场,乍看像一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他平时话虽不多,但谈起各项建筑施工技艺却如数家珍;他的办公室时常空无一人,但在工地现场,他的身边总会围绕着许多请教问题的员工及工人;他带领项目员工建得广厦千万间,但自己却总是守在最普通的钢板房里。他就是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经理(原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生产经理)苏宪新。

耐得孤独,守住“匠心”

2011年,苏宪新接到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的建设任务。作为南京市当时最大的政府民生工程,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牵动着10053户百姓的神经。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真正实现绿色施工,苏宪新决定以南京上坊保障房6-05栋楼为“试验田”,创新性地采用全预制装配式工业化施工工艺(简称PC),即用工业流水线的方式生产房子,让房子如同“搭积木”般建设起来。

然而,由于装配式工业化施工工艺在国内建筑行业并未广泛应用,生产的部件尺寸控制是否精准、现场装配组织协调能否到位、部件吊装时出现如何控制偏差,这一施工工艺背后藏着太多未知的困难,完全颠覆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有人打起了退堂鼓,“这技术咱们之前都没接触过,还是按老办法吧,虽然慢,但是保险啊!”每当大家面对从未有过的施工难度望而却步时,苏宪新都会一次次站出来说,“没有经验,我们就自己来积累经验。别人没有尝试过,那我们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2年5月,6-05栋楼二层进行首次拼装。尽管苏宪新早已给大家做足了功课,但初次“上阵”,依旧面对重重困难。深化设计不够详尽、构件编号凌乱、预制构件制作精度不高、传统脚手架无法满足现场吊装需要,经常一道工序出现“卡壳”,下一道工序就无法推进。同时,电气线路预埋、给排水管分布等各类细节问题,使得构件搭建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全盘皆输。这让原本预计两周可以完成的首层拼装,整整用了50天。

苏宪新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无数个深夜里的挑灯自学和研究,无数次面对质疑时的坚持,苏宪新像是一个“工匠”,为了“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一个人从无到有地摸索,与困难博弈,不停地打磨、推敲。他桌上堆的模型越来越多,PC结构循环工序计划越来越周密,技术难题逐个攻破,而他也越来越瘦。为了规范操作,提高现场组装效率,他根据现场吊装顺序指导大家对每个预制构件进行编号,改用盘扣脚手架以适应吊装及支撑需要,并针对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为员工及工人们“充电”补课,每一次部件吊装、拼接,他都要在现场亲自指导大家精确操作。30天、20天、10天……现场拼装所用时间开始逐层加快,最后创造出了“6天一层”的建设速度,整体装配率达到81.3%,是全国已建成的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中结构高度最高、预制率最高的工程,还获得了“鲁班奖”!没有飞扬的尘土,没有轰鸣刺耳的机器,没有随处堆放的建筑垃圾,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66.21万元。

扎根一线,守住“良心”

作为农民子弟的他,深知每一套房子背后都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期待。2015年3月,他又带领着他的团队从南京上坊保障房“转战”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但他始终坚持着“质量第一,打造精品保障房”的追求,常常亲自到现场检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一次,当他抽检到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A17地块5#楼,测到6层603户其中一堵墙的垂直度超过了几毫米,其实并无大碍。然而苏宪新却板起了脸,义正词严地对负责者栋楼小易说:“你知道这几毫米意味着什么吗?不要以为给普通老百姓盖房,就可以不认真!”几句话把小易说红了脸。不只是小易,项目上的员工几乎都领教过苏宪新的严苛与认真,“实测实量务必做到100%”、“达不到要求就把墙砸了重来!”“谁负责的地方出了问题,我就找谁!”……正是苏宪新这种“宁可重做,绝不凑合”的态度,让南京上坊保障房流传着“老百姓收房只要中建二局建的”佳话。这两个保障房项目都多次承接高级别的观摩并得到万科集团和南京安居集团保障房公司的高度称赞,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也确定了同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一样的创高优目标——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不忘传承,守住“初心”

为了鼓励项目员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技术,苏宪新在南京上坊保障房建设之初便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全国首栋最高全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完成的背后,无不凝结着苏宪新和工作室成员历尽艰辛求索而迸发出的集体智慧。《住宅产业化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综合施工技术》不仅获得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还被专家一致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更推动了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带动和促进了整个建筑产业的技术升级,引领了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如今,创新工作室也投入到了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建设的科技研究中。当前,在施工中采用的新型铝合金模板免抹灰施工技术、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卫生间同层排水施工技术等多项“四新”技术都源于创新工作室的智慧贡献。苏宪新创新工作室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为拥有50余人的“智囊团”,从这里诞生的一大批科技成果正源源不断地解决着工程施工中的“疑难杂症”。

创新工作室在催发技术创新、引领城市建设的同时,也成为了培育人才的“孵化器”。在工作室,苏宪新对待每一个“徒弟”都会倾其所有将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传授,他总说:“我们干一个项目,就要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在他的帮助和指引下,项目青年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看着自己所带的“徒弟们”逐渐成长为技术“大拿”和业务骨干,苏宪新心中有着难以言说的喜悦。

20年,他以工地为家,以建筑为伴,以建设为生;20年,他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年过不惑的中年;20年,岁月变迁,时光荏苒,唯有他为理想甘苦付出的精神不变,唯有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建设事业的坚守不变,唯有他“让百姓住好房”的愿望不变。这就是苏宪新,一个守住自己的“匠心”,守住对百姓的“良心”,守住对建筑事业“初心”的普通劳动者。 (金定刚 郝帅 李浩钰)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