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2016年04月29日09:05 来源:新华社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4月27日,中建三局重庆分公司的工地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授勋”仪式,10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兄弟,被工友和企业评选为“十佳工匠”。
戴上大红花,捧起“工匠”奖杯,获奖者们有点懵懵懂懂。但是,作为一个钢筋工,一年365天,天天扎钢筋,扎出的钢筋笼有了线条,有了造型;作为一个架子工,工友们在他搭的施工支架上攀爬行走,等于把性命交给了自己,所以一晃4、5年,没有一根支架出现过松动;作为一个测量工,别的不说,抬一抬手,用眼睛瞄一瞄,预估的数据与仪器测量的结果八九不离十……请来的专家评委说,这样就能当“工匠”。
39岁的钢筋工王居友就是其中一位“工匠”。王居友只有初中文化,一年365天,天天在工地上扎钢筋,风吹日晒,下苦力气。如果你站在他的身旁认真看上那么一会儿,你会诧异地发现,粗苯、生硬的钢筋在他手中会灵动起来,一束束钢筋笼被他拦腰一扎就有了腰身,一个个焊接点被他一排列,就成了钢筋笼身上的装饰点,不仅好看,而且符合力学原理,结构扎实。
工友们说,王居友大老粗一个却懂美学,是“张飞绣花”。熟悉他的人说,王居友不懂美学,而是懂琢磨。13年来,王居友大大小小干了十多个工程,跟了十几个师傅。师傅们干出的活看起来大差不差,但手艺各有不同,细心的王居友就开始琢磨、比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师傅们传递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和坚持,并在王居友的手上生了花。如今,他是工地上数一数二的“老师傅”。
今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登上政府工作报告。“从工人到工匠,一字之差却天地之别。”中建三局重庆分公司党委副书记龚怀东说,要弥补这一字之差,需要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下了颁奖台,王居友一个劲地谦虚,不让别人称他“工匠”。他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钢筋工。但是,如果千千万万个职工都学会了他“扎钢筋”的那套诀窍,那么我们的事业还会平凡吗?(新华社重庆4月29日电记者 陈国洲)
(责编:闫妍、秦华) |
相关专题 |
· 热点专题 |
全总要闻
- 全国已建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8万个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推…
- 把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积极做好防汛救灾…
- 《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单行…
- 全总紧急拨款200万元慰问河南受灾职工
- 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谱写…
- 2021年全国劳模疗休养活动启动
- 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
- 推动“十四五”时期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党的工运事业矢志奋斗
全总发布会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期工人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
- 2021年“五一”新闻发布会
- “中国海员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 国新办就“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 全总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