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来,周东红每天重复一个动作:用手“捞纸”。仅凭手感,他就能将每张纸的重量、厚薄、均匀度控制在最小的误差内——
对手艺心怀虔诚的捞纸工
2016年05月05日09:11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图为周东红(左)指导徒弟捞纸
“我一定要对得起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门手艺!”4月22日,站在宣纸文化园里的纸浆池边,捞纸工周东红如是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绵延1000多年的宣纸造纸技术,有一个重要程序叫“捞纸”。31年前,周东红接下这根有着千年历史的“接力棒”,成了一名捞纸工。在日复一日的捞纸动作中,他练出了一手绝技:仅凭手感,就能将每张纸的重量、厚薄、均匀度控制在最小的误差内。
每刀纸上下误差不超过50克
“厚薄由人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对于捞纸的技巧,《天工开物》里早有记载。
手工制作宣纸一共需要108道程序,周东红做的这道捞纸程序可谓关键一环。与其他程序最为不同的是,最后成型的纸张的厚薄、均匀度,全在于捞纸工的“手感”。
分立于纸浆池的两边,周东红与他的搭档共同抬起一个帘床,麻利地放入纸浆池中,左边抄一下、右边抄一下。抄在帘床上的纸浆取下来后,便是一张宣纸的雏形。
“别小看这一帘水、二帘水,帘子捞起来,要感觉到纸有多重,还要准确判断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周东红说。
捞纸时候的“湿纸”每张大约重几公斤,晒干后的“干纸”每张大约30克。每刀纸(100张)上下误差一般不超过50克。这一切,都在于捞纸工凭借手感的“这一捞”。一般情况下,能做到7成合格率就可以做捞纸工了,周东红却能将成功率做到97%以上。
对捞纸工来说,纸张越薄越难、越大越难。公司里经常接到客户要求的“稀有品种”订单,这些活儿往往都会交给周东红来做。周东红印象深刻的是做一种叫“扎花”的宣纸。这个品种的宣纸最薄,湿纸的重量只有其他品种的一半。当时,公司里只有周东红能捞出来这样的纸。
2010年,中国第一套宣纸邮票面世。这种能够印刷的宣纸对品质的精确度要求更高。当时,操作捞纸的正是周东红。
专注把每张纸做到最好
1985年,周东红进入一家宣纸厂开始学习捞纸技艺。一年后,他来到泾县宣纸厂上班。
跟着师傅学习3年后,周东红嫌工作过于枯燥,想要放弃。在师傅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总算留下来了。此后,周东红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技艺练得炉火纯青。
当时,厂里给他的任务是每天捞800张。他自我加压将产量提高50%~60%。那段时间,为了练习技艺,他每天凌晨2点就起床,为此还特意买了一个闹钟。
冬季是周东红工作最辛苦的时候。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他工作的屋子里不能装空调。即使在最寒冷的时候,为了保持手感,周东红也要将手伸入冰冷刺骨的水中。他的手上全是冻疮,一道道裂口浸入水中,疼得钻心,但周东红坚持照常上班。“忙起来也就忘了疼。”周东红说。
捞纸工工作时的心情也会影响到捞纸的质量。周东红有他的诀窍,他说,他工作时只想一件事,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把每张纸都做到最好,“我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慢慢地,原先的坏心情也被赶跑了”。
捞纸工的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每个动作都会影响到纸张的质量。“手上一滴水滴到纸上,都有可能影响品质。”周东红说,他每次捞纸前都用毛巾擦一下手,解决了这个“看似很小其实很大”的问题。
同样是做捞纸工,为什么周东红的技艺更高一筹?
周东红认为,除了付出要比别人更多一些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老祖宗手艺的虔诚”。
“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决定了他能够到达的高度。只要心中有对手艺的虔诚,沉下心来踏实干,就能练出好手感。”周东红说。(记者 陈华)
(责编:闫妍、秦华) |
相关专题 |
· 热点专题 |
全总要闻
- 全国已建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8万个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推…
- 把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积极做好防汛救灾…
- 《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单行…
- 全总紧急拨款200万元慰问河南受灾职工
- 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谱写…
- 2021年全国劳模疗休养活动启动
- 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
- 推动“十四五”时期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党的工运事业矢志奋斗
全总发布会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期工人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
- 2021年“五一”新闻发布会
- “中国海员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 国新办就“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 全总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