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三十二岁的钳工方文墨加工的零件公差达到千分之三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被称为“文墨精度”——

【最美职工】手工精度赛过数控机床

刘旭

2016年05月09日11:17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参加过40余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过6次第一名,5次第二名,8次第三名,26岁斩获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状元……32岁的方文墨已经拿下了机修钳工、工具钳工、模具钳工、装配钳工等辽宁省市各级技能大赛的“大满贯”。

教科书上,人的手工锉削精度极限是0.010毫米,而方文墨加工的零件公差达到0.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这是数控机床都很难达到的精度。中航工业将这一精度称为“文墨精度”。

然而,方文墨并未满足。近日,记者见到方文墨时,再次感受到了这位顶尖钳工对精度无止境的追求。

精度要高也要稳

方文墨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钳工,负责飞机关键部位标准件的手工精密加工,这是零件加工的最后一步。很多精度要求极高的零件都由他加工。

为保证手掌对零件的敏锐触觉,他每天都用温水浸泡双手20分钟,将手上的茧子泡软。怕手受伤,爱打篮球的他不再碰球。为了避免酒精的作用让手不稳,他把酒也彻底戒掉。每一次,在比赛中遇见技术更高的对手,他都主动求教学艺,只为了达到更高的精度。

让一个零件的精度达标已经不容易,而保证成百上千的零件精度一样更是难上加难。方文墨平时加工的零件一般只有指甲大小,每个零件起码得加工4道工序才能达到要求。刚开始,还能保证每个零件的精度,体力下降后,动作稍有变形,精度就难以保证。为此,方文墨将家里几平方米的阳台改成了工作室,每天下班后练习到晚上9点多,练习如何合理分配体力,练习将呼吸频率、手臂力度调整到最优状态。最终,精度的稳定性也大大提高。

“毛头小子”让老师傅刮目相看

2013年,方文墨被聘为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个人技能提升后,他开始带团队。同一年,方文墨被调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厂,成立了13人组成的“方文墨钳工班”,专门负责飞机标准件和模具的加工。同时,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旨在优化产品工艺,让零件更加具有可加工性。

刚到新厂,干了几十年的老师傅对他有些疑问,“毛头小子能干好吗?”然而,当老师傅见到方文墨干活后,想法完全变了。以往加工零件使用传统加工方法,十几年都没变过,方文墨用上了几个自制的小工具和小夹具,就让零件加工又快质量又高,让人称赞不已。老师傅们对厂长说:“把这个小伙子要过来,真是太对了!”

一个小创新提高7倍工效

发生在方文墨身上的“传奇”故事很多,有一件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2013年5月,6000余件1米长通条类零件转入方文墨班。这类零件加工需要用榔头敲击200余下,因材料特殊,用力过大会造成裂纹,因此加工效率低,废品率大。一名熟练工人每天最多加工40件,可用户要求这批零件在10天内完成。方文墨带着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一起研究,能不能将机夹棒料一次成型技术移植到通条加工上?他们请工艺人员给出夹具的尺寸参数,钳工、车工、铣工、线切割工都加入了制作,最终改进了加工工艺,按时完成了任务。如今,熟练工人一天能加工这种材料的零件300件,提高了7倍工效。

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改进工艺240多项,发现设计问题40余项,自制工具、夹具100多件套。他搜集整理了20余万字的钳工技术资料,总结先进操作方法和撰写技术论文12篇,申报技术革新项目20项,并取得了“定扭矩螺纹旋合器”“加工钛合金专用丝锥”“多功能测量表架”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