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劳动者之歌】敢于碰硬的“车王”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车工王阳的故事

2016年05月11日11:04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有不好安排的工作都给我,我来干!”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111厂,数控加工车间车工班班长王阳对工作敢于“碰硬”的风格人人皆知。

对于这个“碰硬”,王阳的同事们是这样解释的:整天与“铁疙瘩”打交道,与车床为伴,一干就是30年,王阳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干前人没干过的“活”。

敢于“碰硬”的底气不是胆大,而是其取得的傲人成绩:从神舟一号飞船到神舟十号飞船,从不载人飞行到实现载人飞行,从载人飞行到交会对接……由王阳承担加工交付的6000余(套)件产品合格率全部达到100%,一次交验成功。他创造了连续21年无废品的纪录,同行们称他为“车王”。

以绝技作支撑啃硬骨头

1997年,111厂承担了神舟飞船10大关键件之一的连接分离机构的研制和生产任务,这不仅关系到飞船能否正常入轨,也关系到飞船能否顺利返回地面,航天员能否安全着陆。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之一的王阳,担负了该机构关键件的试制加工任务。

王阳加工的零件材料选用的是飞船所用太空材料,面对无可借鉴的经验、国内无任何生产过此种产品先例等困难,他知道:这又将是一场硬仗。与工程技术人员周密研究后,他开始样件的加工。

那段日子里,他在机床上连续工作两个多月,有时一干就是几个通宵。经过反复摸索,多次验证,终于加工出了合格的样件。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正式产品的加工之中,圆满地完成了首批加工任务,合格率达100%,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圆满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加工“神七”项目关键件任务中,因加工难度大,零件易变形,尺寸和形位公差难以保证。他为确保一次加工合格,着力改进加工工艺,自制工装顶板,保证了零件不变形和加工尺寸及公差的要求,一次送检合格率100%,为“神七”发射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没有绝技作支撑,“碰硬”无异于“硬碰”。在30余年的车工生涯中,王阳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加工操作法,即:“一看、二选、三找、四细、五严”。他对所承担的每一项任务,都认真消化理解工艺文件,反复与工艺技术人员沟通,找出零件加工的最佳方案及途径,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对工艺规程的工序全部达到熟练掌握。他不仅对工艺规程中的关键尺寸、重要尺寸了如指掌,对这些尺寸如何控制也都做到胸有成竹。

变“铁疙瘩”为艺术品

1985年,王阳从部队退役后入厂工作,刚开始,成天和“铁疙瘩”打交道的他一度感到很失落,直到看到厂里老师傅把一块块“铁疙瘩”打磨成精致的零件,王阳思想上才有所转变,“当时我非常羡慕也非常震撼,一个铁疙瘩能干成这种零件,我觉得像艺术品似的。”从此,王阳决心与这些“铁疙瘩”好好打交道。

针对自己底子薄、基础差的弱点,他购买了专业书籍10余(套)册,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培训,记下了近万字的学习笔记。凭着一股韧劲,他硬是啃下了金属加工工艺、车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等技术理论。在师从于老劳模戚建国的同时,王阳又拜了4名有丰富经验的老工人为师,使自己很快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机械加工领域的行家里手,并自学取得了大专学历和高级工人技师资格。

实际上,在“连续21年无废品”“创造国内机械加工行业的多个加工之最”之前,年轻时的王阳也有过毛躁,有件“废品”曾让他耿耿于怀。

那是刚出徒的时候,师傅让他加工一个军品零件,这时的王阳有些过于自信,等加工完后,师傅拿过来端详半天,然后“啪”一下摔到地上,“这个产品不应该废掉,你怎么给废掉了呢?”从来没见过师傅发那么大脾气的王阳,开始逐渐意识到“脑子清醒”的重要性,不断给自己“加码”。

对于敢于碰硬的王阳来说,似乎3尺车床上没有什么是难的,然而,他的同事告诉记者,王阳也有过“最困难的时候”。

有一年,单位考虑到王阳的一些情况后,让他转型到了值班工长的岗位,管理四个班,王阳有了干部身份。也就是在那两年中,他迎来了人生的低谷。王阳难以适应管理工作,也更加清楚:自己的价值在于车床和那些“铁疙瘩”。

“小插曲”结束,重新回到老本行后,王阳找到了自己。在铁屑飞舞间,日子又闪耀了,在年复一年的将“铁疙瘩”变成艺术品的过程中,他“车”出了别样的人生。(记者 徐新星)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