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各地工会及产业工会

“劳动关系的和谐生态,需要双方共同参与,用沟通来化解矛盾”

从“把工人当回事儿”开始

2016年05月30日09:10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编者按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既拥有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动力,又面临着传统制造业出口减少、成本增加的压力。放大动力,减缓压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摆在深圳工会面前的紧迫课题。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总工会推出旨在推动集体协商发育发展的“聚力计划”,倡导对话沟通,普及合作的方法和规则,帮助劳动关系双方共同搭建对话沟通和互信合作的平台。

追访参与“聚力计划”的企业,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劳资生态发生的正向变化。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改变·深圳工会“聚力计划”见闻录》系列报道,记录“聚力计划”实施中的故事,见证基层工会改革创新的力量。

5月30日,在位于深圳溪涌风景区的工人度假村,一张精心布置的圆桌,将再次迎来它的“聚力”朋友。

来自沃尔玛、永旺等24家企业的144位学员,将陆续在这里开启构建劳动关系双方平等沟通对话的学习之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有人用泰戈尔的这句诗,形容今天的劳动关系。

面对日益复杂的劳动关系环境,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乔家华多次强调,深圳工会要坚持关口前移,以群众化、民主化、专业化为方向,在履行服务职工群众、维护职工权益的主业上展现新作为。

一年前启动的“聚力计划”,意在培养劳动关系双方沟通意识和能力,如今已成为深圳工会深度介入劳动关系生态改善的品牌。

今天,人们逐渐领悟出这样的道理——劳动关系掺揉着政治、社会、法律、心理等复杂知识,好的劳动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学习才能获得。

工人和高管坐在了一起

一年前,终日在车间里被噪音和闷热包裹着的纺织女工周灿飞,和公司高管陈武球一起踏上深圳市总的大巴车。

在高士线业,陈武球是人事经理,周灿飞是后整理车间班长,“级别差了足足有四级”。市总工会组织的这次培训,让周灿飞第一次有机会和企业高管坐在一起,彼此感知对方思考问题的路数。

让周灿飞这样的基层工人直接参与,是“聚力计划”和常规工会培训最大的不同。

为了让工人代表大胆表达想法,首席培训师刘剑将工人代表和管理层代表分别成组,安排到不同的房间各自讨论后,再聚到一起,让彼此发现各自思维上的差异。

一位管理层代表说:“我不明白,为什么只是从自动化操作岗位调配到包装岗位,员工都会气愤地辞工抗议。”

周灿飞解释说:“他可能不习惯新岗位,需要有人帮助适应和学习新技能。”

另一位管理层代表则困惑:“一句话说重了,员工扭头就提出离职,甚至憋红了脸喊‘人不能为了钱而活,还要为了尊严而活’。”

周灿飞坦言,她最在意的就是被人尊重,因为“人肯定不只是为了钱活着”。两年前,公司的董事凯文为她颁发服务20年荣誉勋章时,这位英国人现学现用的一句“谢谢”,让她感动了好久。

从2015年3月开始,第一期“聚力计划”历时7个月,18家企业的行政高管、工会干部、工人代表参加三次集中培训。期间,培训团还对每家企业进行两次访厂培训,总计1879人次参与。

“用桌面沟通化解矛盾”

“聚力计划”培训现场的思想差异,呈现出沟通不畅带来的劳动关系矛盾隐患。现实中,这样的隐患一旦爆发,常常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海量存储的故事,就被反复提及。

2007年,一位女工晕倒在车间,男工友帮忙把她背走时,“不错啊,挺亲密”,管理人员口中蹦出的这句半带侮辱的玩笑话,瞬间点燃了工人对粗暴管理积怨已久的愤怒,5000多人涌上深南大道。

2011年,海量存储被母公司出售,工人却无缘分享高额溢价的利益。消息一出,工人们用停工表达不满,持续了20多天,直到新补偿方案出来后,事态才平息。

4年后,这家公司面临再次合并。这一次,管理层主动找深圳市总寻求帮助。深圳市总给出的建议只有两条:让企业工会参与到合并方案的制定中,“把工人当回事儿”;在依法依规补偿的基础上,适当给予职工情感补偿。管理方采纳了意见,合并果真平稳过渡。

一边是工人的众声喧哗很难被听到,一边是还没学会“把工人当回事儿”的傲慢,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深圳,还有太多企业在重走海量存储的老路。

成为“聚力计划”的首席培训师之前,刘剑在一家德资企业进行了8年劳资沟通的对话培训,有着丰富的沟通技巧。她清楚地知道深圳市总工会交付的责任:“劳动关系的和谐生态,需要劳资双方共同参与,用桌面沟通来化解矛盾。‘聚力计划’的作用,就是要让双方掌握有效沟通的能力。”

“我要谈工资”

接触过众多学员,刘剑对周灿飞印象深刻,因为她第一个提出“我要谈工资”。

每个月3000多元的收入,既要养孩子又要供房,这让周灿飞觉得捉襟见肘。

培训课上,6位工人代表逐项比对收入差异。基本工资——和最低工资标准相差无几;加班费——不同企业“没有可比性”。

“津贴呢?”一位女工的疑问提醒了周灿飞。她发现,同样是技能津贴,拉链企业YKK每级相差200元,高士线业最多才差100元。从刚入职的工人到周灿飞这样的班长,中间共分4级,收入就这样拉大了。

“怎么解决级别津贴差异的问题呢?”刘剑的适时引导,让6位工人代表讨论出共同的结论——如果同样的工作量耗用更少的人工,劳动者就应当有更多的回报。

面对“工资低”的抱怨,管理层代表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平白无故加工资”。但是,听到工人代表“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来增加收入”的解决方案,他们点头认可。

工资为什么低?低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可以向企业合理地提出增加工资?打工20多年,周灿飞猛然意识到,自己还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分析过。

但是,当劳动关系双方平等地坐到一起时,工人“说不清”、管理方“听不懂”,便成为新瓶颈。比如,职工对公司食堂不满意,管理者却觉得已经煞费苦心,有效沟通并切实解决矛盾的能力从何而来?

这是“聚力计划”需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记者 李瑾 罗娟)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地方工会报道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