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各地工会及产业工会

“随着工会主席在模拟场景中成为沟通中的关键角色,工人代表和管理层代表都对工会有了清晰的认识甚至期待”

工会的角色变得不可或缺

2016年06月01日09:58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除了搞福利和组织文娱活动,工会还能干什么?”

“工会主席拿着企业的工资,怎么和企业谈判?”

最初参加“聚力计划”的学员心中,多少都有这样的疑惑。一家企业的工会主席就面有难色:“端着企业的饭碗,再去和老板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不容易啊。”

让双方都能产生需要工会组织的愿望,让工会的角色不可或缺,是“聚力计划”必须完成的一个课题。

工会意识的“觉醒”,终于成为18家企业108位代表的共识

早在“聚力计划”策划阶段,首席培训师刘剑就和深圳市总达成共识,绝不宣导、灌输概念。

在学员们掌握了基本的沟通能力之后,学习内容也在巧妙推进。

培训师以“邻厂停工带来职工波动”为背景,让双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呈现通过沟通解决矛盾的场景。

第一幕:听到邻厂停工的消息后,工人们找到工人代表,提出同样增加工资福利的要求。很快,工人代表找到工会主席转达工人诉求,工会主席马上又将问题带给公司董事长。

第二幕:工人代表、工会代表和管理层代表座谈协商。工人们提出的诉求被部分接受,高温补贴从50元增加到200元,其他诉求继续谈判。

“我们只给出一个情境,台词、人物、剧情发展都是学员们自己编排的。”刘剑说,“随着工会主席在模拟场景中成为沟通的关键角色,工人代表和管理层代表都对工会有了清晰的认识甚至期待。”

在这次角色扮演中,不管是管理方代表还是工人代表,都不约而同地给工会主席赋予了三种责任——收集工人诉求,向企业表达工人意见,代表工人与企业沟通谈判争取利益。

这样的演绎,也让一直在旁观察的工会人,开始有了成就感。工会意识的“觉醒”,终于成为第一期“聚力计划”18家企业108位代表的共识。

在刚性的法条之外,劳动关系双方终究还要面对一些情与理边缘的软性权益

在深圳,每当工厂下班的时候,离开流水线的工人们潮涌而出,蓝色的工装汇成一片海。

这潮汐般的一幕,正是诱发“聚力计划”创生的根。

深圳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同信告诉记者,放在10年前,“聚力计划”可能不会出现。

以盐田国际为例。开港22年,吞吐量增长速度刷新着世界纪录,但一些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因素也在慢慢积聚。2007年4月,“不合理的工时制度”点燃了龙塔吊司机们的积怨,进而引发了一场风波。

参与处理那场风波的王同信发现,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劳动者,权利意识逐渐成熟,工人的诉求正在从底线型向增长型发展。

顺应这一变化,日渐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刚性保障。在深圳,劳动监察系统对企业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大面积严重侵害工人法律权益的情况越来越少。

但王同信认为,在这些刚性的法条之外,劳动关系双方终究还要面对一些情与理边缘的软性权益,需要双方都学会运用理性的沟通,依靠协商谈判去“聚力”共赢。

“个人沟通与工会沟通的差异,印证的就是组织的力量”

参加第一期“聚力计划”的18家企业分属不同行业,有大有小。

前期组织时,深圳市总唯一反复强调的参加条件,就是“必须成立了工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参加培训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真切感受到工会的作用。

高士线业两年前成立工会。服务高士超过20年的产品质量经理余天全,被选举为工会主席。

“生产工作很忙,工会的工作也正在起步。”这个看上去有点斯文的男人,常感分身乏术。恰在此时,“聚力计划”给尚处“初级阶段”的高士工会狠狠地加了一把力。

2015年底,公司着手制定新的员工手册。余天全感觉“机会来了”。

员工手册的地位类似企业里的“基本法”,包含着员工最关心的薪酬福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规定细则。过去,都是由人事部门贴出草案征求意见。不过,去给人事部门提意见,不少员工总有一些担心,干脆就不说了。

这一次,工会打算运用“聚力计划”中学到的方法,建设性地参与到员工手册的制定工作中。

和余天全一道参加“聚力计划”培训的周灿飞,负责收集整理了车间200多名员工的意见。“员工把想法写在纸条上,直接交给我。大家没有了顾虑,一下子提出了16条意见,其中有12条涉及惩罚条例。”

从公司1800多名员工中收集来的小纸条,摆满会议室里的桌子。工会成员一起归纳整理,逐一分析意见的合理性。最终,工会正式向人事部门递交了60多条意见,并围绕部分分歧较大的条款进行正式协商沟通。

目前,已经修改了5个月的员工手册,尽管还未正式出台,但余天全说:“和个人零散意见相比,工会提出的意见,企业高层管理者相当重视。个人沟通与工会沟通的差异,印证的就是组织的力量。”

这,正是“聚力计划”希望的结果。

而就在高士工会尝试着发挥作用、培育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生态的同时,深圳理光高科技已经将“聚力计划”的学习目标,部分变成现实。(记者 李瑾 罗娟)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地方工会报道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