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身边的大国工匠:车工董日中“封神”前后

2016年10月27日09:40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第一眼看过去,45岁的董日中不像是个车工。

中等个子,体型算得上匀称和结实,国字脸,偏分短发总是整理得一丝不苟。无论冬夏,他的蓝色工作服都会系到衣领下的第二颗扣子。他习惯在说话的同时搭配一些幅度不大的手势。这时候,手腕上常年戴着的一块银色手表和纤细的手指,就会随着他慢条斯理的话语上下起伏。

作为湖南省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特种电气事业部高级技师的他,与其说是位匠人,不如说是位文人。当董日中站到那台绿色的、闲置了很长时间的小卧车旁边,尝试再次摇起手柄时,这个从16岁起就与工件、刀具和车床打交道的中年人,神色中还是难掩亲近与兴奋。

从手动到数控,近30年间,董日中引领了集团车床加工技术的进步。

驯服数控“怪兽”

由于涉密,特种电气事业部在湘电集团一直带有神秘色彩。穿过守卫严密的大门,走进董日中所在的金工车间,里面的氛围却与普通车间没什么区别:年轻的车工熟练地在车床旁的触摸屏上输入指令,再点击“确认”,刀具就会自动对大大小小的工件进行加工。

现在,数控车床已是机械加工的标配,但在16年前,对整个集团来说,这无异于一头“大怪兽”。

2000年,湘电集团花费数百万元从上海引进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但面对全英文的说明书和只在湘潭停留1个月的调试工程师,用手柄控制车床一辈子的老车工们都无计可施:“那会儿,就连职业技术学校,都还没有数控车床的相关专业。”董日中回忆道。

此时,手里的机电一体化大专文凭给了董日中底气,况且早在1995年,为了学习自考中的计算机知识,他就借了9000多元买了一台电脑。就这样,平日沉默低调的董日中主动提出要做这头“怪兽”的操作员。

当机床的手柄被键盘和数据取代,董日中最大的感受是丧失了对车床的控制:“数控车床速度飞快,指尖一点,刀具就冲出去了,这要是撞坏了设备,可赔不起呐。”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每输入一个指令,他都要反反复复地确认。由于精神压力过大,那段时间,他常常晚上睡觉都梦到自己在操作机床。有时半夜惊醒,还要把梦中出现的问题用纸笔记下来,第二天就拿去咨询调试工程师。

调试结束后,董日中开始尝试独立操作,经过一个月时间,第一根由数控机床加工出的电机轴产生了。“对我来说,当时的喜悦……”他停顿了两秒说:“可能就类似于打牌跳舞带给别人的那种快乐吧。”

从钻研中获得的成就感,让他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接手的每一台进口设备,董日中往往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能掌握操作方法和软件编程,使之很快用于生产。从此,湘电集团的车床加工,迈入了数控时代。

“神刀手”也有人的烦恼

工作上表现突出,荣誉也接踵而来。2005年,董日中从集团劳模一跃成为全国劳模,2008年成为奥运火炬传递手;由于数控机床加工的精湛技艺,在集团内他也获得了“神刀手”的封号。

有趣的是,被“封神”后的董日中,反而更有“人”的气息了。

“我以前不是这么健谈的人”,采访进行到中途,董日中“自我反省”了起来。刚成为劳模那阵,纷至沓来的采访和活动,让内向的董日中很不习惯。他笑言,那时候面对记者大段的提问,自己的回答永远简短且封闭,“几乎没有互动性”。

但随着一个个技术难题的突破,“工作中积累的自信重塑了我的性格”。这一点,他在自己徒弟身上感受最深。据他回忆,由于自己的严格与古板,早期的徒弟都很害怕跟他交流和请教,一旦做错了事,又常常被师傅一句重话说得流下眼泪。“现在的徒弟就轻松多了”,他既欣慰又无奈地摇摇头,“工件报废了,我要用幽默的语言提点他们;工作辛苦了,我还得讲自己当年的故事来鼓励他们。”

话虽这么说,但董日中对工作的要求一点都没有放松。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接起一个电话,说着说着,原本平和的语调突然提了起来:“工件的要求不是差不多,是一丝都不能差!”要知道,一丝,即0.01毫米,仅仅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七分之一。

对于要求极其严格的军工产品,以一丝为误差衡量单位是一种常态,这也让已负责整个车间技术攻关的董日中常常处于压力之下。走到一件铝制的工件前,他就略微皱起了眉头:按照图纸要求,这个工件要加工成只有15毫米的壁厚,在近2米直径的圆里变形的误差要控制在0.1毫米之内。但由于铝材极易变形,经过多种尝试后,目前的误差还是只能控制在0.15毫米,“还要绞尽脑汁想办法啊”,拍了拍工件,董日中轻轻叹了口气。

“神刀手”也有人的烦恼,但对于这位凭借一台车床,从内向宅男华丽转身为风趣大叔的车工来说,大概那些让他痛苦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是让他成为“工匠”的动力。

不断上进自学终获成功

1991年,董日中以全省五级车工统考第一名的成绩从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分配到湘电集团工作。作为统考“状元”,他选择进入负责军工产品制造的三分厂,即现在的特种电气事业部:“军工产品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当时年轻气傲,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样的工作。”厂里也把这个新来的年轻人看成好苗子,特意让当时车工班的班长做了他的师傅。

工作并非董日中想象的那么顺利。很快,他被一颗螺钉难住了。“形状不规则的‘特殊’螺钉被三个卡爪固定在卡盘上,看师傅操作很简单,但我只是用刀具稍微碰一下,就会切过头,为此报废了好多颗螺钉。”董日中把手指握成爪状,试图复原多年前的场景。

更让他受到打击的是,在1992年公司内部的技能竞赛中,他这个进厂时的“状元”连名次都没有取得。此时,董日中深切地意识到,技校3年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是远远不够用的。

1994年,在同事的邀约下,董日中开始了湖南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自考学习。自小,他就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工作后更是在工厂和家之间维持着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年轻人爱好的打牌、跳舞我都没兴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宅男”。自考,似乎让他找到“抓手”,那几年,下班后的时间,都被他用于自学或上夜校了。

董日中历时5年,完成18门专业课程,取得了机电一体化的大专文凭。董日中告诉记者,自己喜欢“车工”这一职业。而这个职业在给他带来众多荣誉同时,也让这个性格内向的“宅男”,变成了幽默自信的大师。(记者 方大丰 罗筱晓)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