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七米出头的冯鸿昌,让几十层楼高的桥吊、龙门吊“服服帖帖”——
身边的大国工匠:手到“病”除的厦门港“医生”
2016年11月14日09:23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1、2、4、5号设备是最早的一批设备,我来的时候就有了。”沿着厦门港海天码头走过去,冯鸿昌指着停靠在码头边为集装箱班轮装载货柜的桥吊,如数家珍。
1.7米出头的身高,戴着眼镜,冯鸿昌站在几十层楼高的桥吊、龙门吊前,显得有些斯文甚至渺小。但维修起这些庞然大物时,他可是技术“大拿”。这位手到“病”除的厦门港“医生”,让桥吊、龙门吊“服服帖帖”。
22岁的“技术状元”
“维修没有独门绝技,只有熟能生巧。”说起成为码头“明星”的“秘诀”,冯鸿昌如是说。
1997年3月,冯鸿昌和10多位同学一起,从厦门机械技工学校南靖教学点来到海天码头实习。学汽车维修的冯鸿昌,此前从没接触过桥吊,跟着老师傅爬上70米高的桥吊例行检修时,他头皮发麻,双腿打战。
好不容易克服了“恐高”,冯鸿昌很快感受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他花半个小时才能找出发动机水管漏水问题,师傅2分钟就解决了。
“干好这一行,只有多学习、多钻研。掌握了技术,一定会有立足之地。”老师傅点醒了冯鸿昌,从此,周检、月检、季度检、例行检修时,身为学徒工的冯鸿昌白天跟着老师傅学,晚上抱着书本啃。每次完成维修任务时,他都会将故障判断、维修要领、处理方法记在本子上,反复琢磨。
两年后,冯鸿昌学会了桥吊和龙门吊的日常维修和保养。
后来,公司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设备。翻阅设备技术资料时,冯鸿昌傻眼了——材料多为英文版。
冯鸿昌一咬牙,拿出半个月的工资买了“文曲星”,对着图纸一字一句标注翻译。半年后,他整理出了一份完整的设备维修中文资料,将各种技术参数、公差配合标注得清清楚楚。
公司让他主持大修一台美国产的卡特彼勒柴油机。两吨重的柴油机,几百个零件,没有独自大修经验的冯鸿昌有点茫然。为不损坏零部件,他查阅资料,设计出了几种不同规格的专用工具。调试、检测、再调试、再检测,仅一周时间,大修后的柴油机“复活”了。
为弥补电气知识的不足,冯鸿昌拿出半年的工资自费报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习班,每晚骑一小时的自行车去上课。
很快,冯鸿昌成了掌握英语、计算机操作、机械制图和CAD操作等方面的码头“全才”。2001年,冯鸿昌参加了厦门市第7届职工技术竞赛,以总分第一摘得“技术状元”的桂冠。
那一年,他22岁。
技术创新“小能手”
荣获“技术状元”后,冯鸿昌更加珍惜公司提供给他的 “大舞台”,钻研技术革新。
在码头维修了19年,眼看着桥吊从4台增至22台,龙门吊从8台添到52台,冯鸿昌对这些大型设备的熟悉程度,如同老友。
2003年底,海天码头有2台用于冷藏箱堆场作业的轨道式龙门吊,由于设计等方面原因,作业中,让吊具更加精准着箱的固定导板时常因摇晃偏移而撞击冷藏箱顶部。“冷藏箱顶上就2厘米厚的铝板,这种情况下像鸡蛋壳一样脆,一碰就坏。”
而冷冻箱所载货物大多是高价值产品,客户对其冷冻产品的交货周期、货品质量要求高,一旦造成箱损甚至货损,不仅给码头生产效率带来影响,也给客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在师傅的指导下,冯鸿昌从改造吊具导板下手,根据作业时所承受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设计一套合理的伸缩式活动导板。他将导板分成了三段,包括固定部分、过渡部分和伸缩部分,其中在伸缩部分加上弹簧,“弹簧有10公分左右的弹性,这样撞到箱子的话,弹簧能起到缓冲作用。”
自从他改良伸缩式活动导板的龙门吊后,再没发生过冷冻箱损和货损的事故,司机们连连称赞:“有了伸缩式活动导板,吊具在着床时,由于伸缩导板的缓冲作用,吊具就不会产生大幅度的晃动,生产作业效率也同步提高。”
冯鸿昌师徒把此项技术写成论文,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那还是全国首创的技术。”时至今日,说起此事,冯鸿昌脸上都会露出朴实的笑容。
这些年,类似这样小发明、小创造的技术革新项目,冯鸿昌参与、组织了400多项,为企业节省维修费用近500万元。同时,他还先后完成价值6000万元的8台龙门吊的监造、4台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的二手龙门吊的技术改造。
言传身教的年轻“师傅”
2012年8月,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成立了以冯鸿昌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冯鸿昌工作室”中,33名职工分为桥吊、龙门吊、流机、海润组、抢修5个专业小组,共同组成了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在这里,冯鸿昌言传身教,和工人们定期进行技术交流,攻关技术难题,开展技能竞赛,并组织新员工培训。
传统的龙门吊利用燃油发电机组发电进行集装箱作业,“吊一个箱子要近8元钱”,还存在作业噪音大、耗能高的问题。为此,冯鸿昌和小组成员开始进行龙门吊“油改电”节能项目,通过铺入电缆、引入市电,给整机提供电能。改造后,吊一个箱子只需要2.7元。项目投入使用的第一年,就节约能源2278吨标煤,节能燃油成本1708万元。
如今,1979年出生的冯鸿昌,已经陆续带出了10余个徒弟。
在他看来,港口的工作平淡而普通。只要用心、肯干、勤于学习,总有用武之地,而他自己也不过是专注于维修,并试图把这一项工作做到最好。“我会的技术,其实我身边的同事都会。所谓‘匠’心,我认为更多是在生产实践中专注专一的品质。”他说。(记者 肖玉保 李丹青)
(责编:闫妍、秦华) |
相关专题 |
· 热点专题 |
全总要闻
- 全国已建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8万个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推…
- 把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积极做好防汛救灾…
- 《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单行…
- 全总紧急拨款200万元慰问河南受灾职工
- 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谱写…
- 2021年全国劳模疗休养活动启动
- 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
- 推动“十四五”时期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党的工运事业矢志奋斗
全总发布会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期工人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
- 2021年“五一”新闻发布会
- “中国海员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 国新办就“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 全总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