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王海生:善于和病人沟通的医生

人物检索:王海生,河北迁安市中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迁安市医疗界骨科的“尖子”,从医20多年间,他和很多来医院看病的普通老百姓成了经常走动的朋友。

2016年11月16日13:48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在病人面前,高傲的神情,满口专业术语,在河北迁安市中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海生看来,这是大忌。“很多医患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时候是沟通不畅造成的。”王海生说。

在很多病人眼里,王海生总是那样随和。“询问病情,总是先看到王大夫的笑脸,他好像从来就没有烦心的事儿。他和你说话,就像唠家常,听起来明明白白的,心里安稳。”采访中,病人总是这样对记者说。

迁安杨店子镇大玄庄村的玄兆东,去年在外地打工的时候,右臂肱骨骨折。在外地医院做了3次手术,骨折处也未得到很好的治疗。第4次,他再次来到医院。胳膊已打上了麻药,可当听到医生一通“骨头未见生长”的解释后,他拒绝治疗,转身回了家。

2015年6月末,玄兆东来到迁安市中医院骨科就诊,接诊的正是王海生。“张嘴就是笑模样,说的话咱也能听得懂,不像我原来看病医院的医生,云山雾罩的听不明白。啥原因、咋治、咋手术,咱啥都知道。”就这样,玄兆东心情愉快地接受了手术。两周后,他康复出院。

今年年初,玄兆东又因意外发生骨折,他再次来到市中医院,王海生又一次为他做了手术。十多天后,玄兆东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如今,玄兆东和王海生是好朋友,隔个一两个月,来市里办事的时候,他总要拐到位于市区边上的中医院,和王海生聊上几句再走。

治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做一个手术出一个精品。从1991年在乡镇医院从医开始,到如今成为迁安市医疗界骨科的“尖子”,二十多年间,王海生和很多来医院看病的普通老百姓成了经常走动的朋友。

和病人接触,王海生是这样的:笑脸相迎,耐心向病人和亲属解释病情;目前怎么治,将来如何治,详细交代清楚;查房时,拉住病人的手了解情况;询问生活情况,家境困难的尽可能用最便宜的药品。

很多病状,王海生的解释通俗易懂。比如凹陷性骨折,王海生向病人描述病情和和如何治疗时:这就好像一块地板,被锤子砸了一个坑。地板能弄平,但它里面现在是空的,如果想弄平,需要往里添东西。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王海生会这样描述治疗后的效果:好像一个碎碗,用胶水粘好后,不漏水了。可你摸碗的时候,再也不会那么光滑了。以后要少爬山,少爬楼梯了……

“普通群众很少有人能对医学有专业知识和了解,就医时,也多是在紧急的情形下。不善于和病人沟通,仅靠精湛的医术是不够的,往往招致病人和病人亲属的不配合,治疗的过程就会产生诸多不必要的麻烦。”王海生说。(记者 李昱霖 本报通讯员 王学书)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