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解决“医保异地就医报销难”迈出坚实一步
一份温暖协议惠及40万在京务工人员
2017年03月13日10:01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3月11日上午,河南省信阳市人社局与海军总医院正式签订《跨省异地就业即时结算定点服务协议》。根据协议,今后,在京信阳籍务工人员和其他因疑难重症来京住院的信阳籍居民,在该医院就医时可实现医保看病跨省报销。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后,该市解决“医保异地就医报销难”迈出的坚实一步。这份“温暖”的协议,也将惠及40多万信阳籍在京务工人员,解决他们异地就医时的“垫资”和“跑腿”难题。
如何为在外务工的200多万信阳人服务好、让他们安心为异地城市建设做贡献?是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最牵挂的事。
作为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市,信阳全市800万人口中,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达200多万。然而,这些异地就业的信阳人却深受医保“划疆而治”之苦:跨省就医,先要开转诊证明;就医费用,必须提前筹措、预先垫付;一个医保报销流程走下来,短则数月、长则跨年,其间少不了一遍遍跑腿往返,有时路费都比医药费高。
“在家千般好,来京也不难。”两会召开间隙,专门赶来参加签约仪式的乔新江代表说,在京信阳籍务工人员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下一步,信阳市将设立驻京就业创业社保服务中心,进一步拓展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范围,让在外地的信阳人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家乡的关心和关爱。
而当地对在外务工人员的这份关爱,也换来了这些人“反哺”家乡的热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信阳市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中,已有3.7万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各类实体2万多个,总投资350多亿元,带动了30万农民就地就业,先后涌现出魏青刚、黄久生、黄春刚、胡阳海等一大批优秀农民工代表。(记者余嘉熙 通讯员李晋升)
(责编:闫妍、秦华) |
全总要闻
- 关于新发展阶段工会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 从党领导百年工人运动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推动新时代…
- 全国工会经审干部培训班在昆明举办
-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 持续推进工会党史学习…
- 全国总工会对职工防暑降温工作进行部署
- 全总机关举办主题阅读活动读书心得分享会
- 2021年全国工会研究室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 全总十七届十次主席会议在京召开
- 全国工会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如期完成
- 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总结表彰会在京召开
全总发布会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期工人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
- 2021年“五一”新闻发布会
- “中国海员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 国新办就“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 全总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