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时代先锋:“工人专家”的航天人生

康劲

2017年05月01日09:30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张自飞在做产品检测。记者 康劲 摄

  “假如航天员不能安全返回、返回舱没有平稳着陆,载人航天就没有意义……”说话时,张自飞伸出双臂在空中划了一道的弧线。

  从技校毕业到如今成为“工人专家”,张自飞整整走了23年,其间有一半时间伴着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一起走过。

  这位来自甘肃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工人,为实现航天着陆系统电子控制装置组件的“中国制造”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只有不服输,才有“中国造”

  对张自飞来说,结缘“神舟号”系列飞船,是一次偶然的“激情相遇”。

  那是在2004年,企业的公告栏上贴出了一张神秘的“招贤榜”。有一种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的电源变换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封锁,断言“中国工人造不了”;而国内的专家们只能给出这种变换器的技术参数、外形尺寸和环境适应要求,正在国内苦寻高水平技师攻关。

  年轻的张自飞,有一股“不服输”的冲劲,脑子“一根筋”,就相信一条——“没有中国工人干不了的活”。

  他拨开人群,撕下了“招贤榜”。但是,当他认真端详产品要求时,心里却为之一怔:这是一个比香烟盒还要小巧的“魔盒”,造价却高达近50万元,内部的复杂结构胜过一座小型的变电站。在功能上,要在宽范围的输入电压下,变换实现五路的稳定输出电压,而其中一路为1800V高压,还要求工作时与其他设备互不干扰,同时要在零下55摄氏度低温到零上85摄氏度高温的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张自飞每时每刻都沉迷在这个“魔盒”中,脑海里整天翻腾着300多个电阻、电容、电感的元器件和五六百个焊接点。那段时间,他吃饭掉筷子、上厕所栽跟头,披星戴月地从车间走出来,回家都会走错门,查阅过的资料堆了整整一房子,画好的图纸和编写的工艺流程文档打印出来有1米多高。

  2005年的秋天,完成了绘图设计、工艺流程到组织生产、检测检验的全过程,张自飞怀揣着6个“魔盒”样品来到北京,交给专家们接受检测。当各项技术指标达到项目要求时,一位老专家激动地走出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能做出这样一个电源变换器真是太伟大了!你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99.99%的可靠性都是失败”

  那时他才知道,这个变换器就是中国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中一个决定性的电源部件,“魔盒”里焊接组装的每一个元器件,都是为了让未来遨游太空的中国宇航员能够平安返回。返回舱何时穿过大气层、何时减速、何时打开降落伞,都需要这个“魔盒”的精准供电。

  这一年,张自飞也度过了自己的“三十而立之年”,他说:“许多次,在深夜仰望星空,我会感到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梦圆太空的机会,也在我们这一代工人的手中。”

  也是在这个时候,随着对太空探索的了解、认识,他也掂量着自己的责任。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样的事故绝不能在中国出现。特别是对于我所制造的电源变换器来说,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可靠度、精准度就等于零,即使是99.99%的可靠性都是失败,每一个元器件、每一个焊接点都必须实现百分之百的完美。”张自飞说。

  正是带着这种信念,10年间,他完成了50多项电子器件的技术攻关项目。隔离型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电压外部控制电路等5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技术;研制的项目产品经甘肃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有4项,经国家四部委授予 “国家重点新产品”的有2项,助力“神舟”八、九、十、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嫦娥”三号卫星实现首次月球表面软着陆,实现了两大飞行器的完美之旅。

  航天无终点,追求无止境

  一块块造型精美、性能卓越的电子器件在自己的手中诞生,张自飞感到,在“追梦”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远。

  2015年张自飞荣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后,甘肃省总工会和天水市总工会又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此后,他带领着13名团队成员,研制完成了255项高可靠微电路模块和厚膜混合集成电路项目,申请国家专利23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国家重点工程设备中。

  近几年,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电源变换器的耐用性能和环境测试提出了更高标准。有一次,在“嫦娥三号”发射计划即将实施的前夕,器件参数配对在低温下出现异常。为了根治这一缺陷,项目组的多位专家守在企业里,盼着他尽快剔除故障。

  整整15天时间,张自飞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每天睡觉不到2小时。好不容易有时间躺在床上,还因为腿部抽筋从床上摔了下来。剔除故障的那天,突然感觉自己如释重负,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

  他站在几位专家的中间,下意识地抬手摸摸自己的头,手心里却是大把大把的头发。因劳累而突发的“鬼剃头”,一瞬间,让他在众人面前不知所措。身边的专家和同事们也急忙过来安慰。但他觉得,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再多也值得。

  虽然不是参与研发、设计的科学家,但作为一名实施和改进生产工艺的一线工人,张自飞庆幸自己能成为70万中国航天人中的一员。

  张自飞说:“宇宙无止境,航天无终点,唯有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才能让中国飞船在我们手中飞得更远,回来得更稳、更安全。”

(责编:黄瑾、杨丽娜)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 人物事迹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