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智造”追梦人——记“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中车株机高级工程师曾艳梅

2017年05月01日10:42  来源:湖南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曾艳梅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资料照片) 通讯员 摄

  4月28日下午,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转向架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位眉目清秀的中年女子,不时钻进转向架底部,聚精会神地用仪器测量工件的部位,并随时记录测量数据。正在忙碌的,就是中车株机转向架设计专家、高级工程师曾艳梅。

  曾艳梅1999年进入中车株机,从事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设计工作18年。转向架是轨道交通车辆的核心系统,其重要性和作用类似于汽车底盘,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安全和乘坐舒适度。

  曾艳梅作为核心技术人员申报的发明专利“轻轨车辆及其铰接式转向架”,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授权专利30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中国中车科学技术奖2项。她由此当选中国中车首届“技术专家”。今年2月,她还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仅10人获此殊荣。

  她主持设计的120公里/时速度级A型地铁转向架,通过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居国际领先水平。

  “小事做不好,肯定干不成大事”

  刚参加工作时,曾艳梅从事的是转向架系统中很不起眼的“扫石器”研究工作。当时还有人为她鸣不平,认为是大材小用。

  “小事做不好,肯定干不成大事,小事大事都要用心去做,都需要有智慧。”曾艳梅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事情做好。她接到任务后,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

  其实,当时的中车株机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方面,扫石器还是沿用舶来的部件,自己没有系统的技术和成熟的产品。

  曾艳梅接受这项研究任务后,不到半年,不仅拿出了产品的全部设计图纸,还制定了这项研究技术的系统方案。从那时开始,中车株机的扫石器的制作全都是采用曾艳梅的技术。

  扫石器技术研发,其实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扫石器的功能好坏,直接影响到转向架重要部件的正常运转。“扫石器与转向架不配套,就会导致行车事故。”曾艳梅这根弦一直绷得很紧。

  研发之前,她曾查阅过上千种资料和世界上许多轨道交通事故与扫石器有关的案例,在吸取教训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她先后设计出10多种方案,并将这些方案放到现场进行实物制作,与制作系统的专家一同论证与选择,从中找出适合多种转向架工作的最佳设计和制作方案。

  如今,她设计的扫石器,已随着中车轨道交通车辆遍及全国,进入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至今,这些车辆没有出现任何一例因扫石器质量问题引发的行车事故。

  由于早有追梦“中国智造”的准备,曾艳梅在研发扫石器的同时,便开始了对转向架的结构、性能、作用等技术参数的熟悉和掌握。在自己还没有被明确研发转向架课题前,就打起了“提前量”,利用工余时间,制订了多个研发转向架设计方案。本世纪初,她主动请缨,承担这一核心技术的研发。

  为了尽可能多腾出时间来搞研发,曾艳梅把“家”直接搬到了离办公室最近的单身公寓,除了睡觉全泡在办公室。经过艰苦努力,项目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

  该项目是国内第一个速度最高的B型地铁转向架。其研制成功,摆脱了公司在地铁车辆转向架方面长期依赖跨国公司的局面,使公司具备了B型地铁转向架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了中国地铁高速转向架技术“零”的突破。

  “制造是基础,智造是关键,取胜靠的是技术含量”

  “中国的轨道交通车辆若要长期引领世界,制造是基础,智造是关键,取胜靠的是技术含量。”曾艳梅在谈到国际市场竞争时,这样评价核心技术的价值。

  作为轨道交通车辆最核心技术之一的转向架技术,是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厂商关注的焦点。在转向架技术领域,拥有优于竞争对手更多的发明专利、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先进性,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曾艳梅的脑海中,始终想到的是要使转向架这项核心技术和产品,时刻优于竞争对手。

  几年前,公司参与欧洲某国一个城际轻轨的大项目竞标,业务量达10多亿元。

  由于轻轨车辆需在城市复杂的地形与狭小且不规则的空间运转,对转向架的设计有诸多难以想象的特殊要求。

  同时参与竞标的多家国外大型轨道交通厂商,由于在转向架核心技术上无法响应标书,便自动退出了竞标。

  中车株机对这一项目却底气十足,转向架核心技术优势明显,毫无争议地竞标成功。

  曾艳梅和她的团队对这种特殊转向架技术,早有系统研究,技术储备充足。

  他们围绕“小曲线通过能力”“抗侧滚扭杆装置”等技术特点设计转向架,成功攻克了轻轨车辆及其铰接式转向架运转的科研课题。

  曾艳梅团队自主研发出的这一成果,获得发明专利后,已广泛运用到城际轻轨车辆生产领域。

  至2016年底,采用该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129列车,使用转向架1479台,该项专利产业化带来的直接销售收入达30亿元。

  经过十多年的磨练和积累,曾艳梅先后顺利主持完成多项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设计项目,其中包括100千米/小时速度级A型、B型地铁车辆转向架,城市轨道交通蓄电池电力工程车14吨轴重两轴转向架,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转向架,哈萨克斯坦机车转向架,Ⅱ型、Ⅲ型动力集中动车组转向架,马其顿动车组非动力转向架等。她主持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已为公司形成收入53亿元。

  而且,通过其技术辐射,带动了我国钢铁、齿轮传动、电机等10多个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国轨道交通走向世界立下了赫赫战功。

  “众人拾柴火焰高,技术研发更是如此”

  “众人拾柴火焰高,技术研发更是如此。”曾艳梅在转向架技术研发中,特别注意集思广益,善于集中团队的智慧。对每一个研发课题,都会召开多次“诸葛亮”会,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献计献策。

  自主研制转向架初期,一款地铁转向架所需钢材把他们难住了。当时生产转向架的钢材,是从德国进口的,采购成本昂贵,曾艳梅决定从国内市场找材料。她带领自己的团队,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足迹遍布省内外各大钢材市场。

  她和团队成员像大海捞针一样,终于选出了10多种参数可能达标的钢材,再按照性能参数、焊接工艺一一对比,最后硬是把那根匹配的“针”给捞了出来。

  前不久,正式通车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运行的列车,是中车在非洲承接的一个重大项目,其列车使用的转向架,全部使用的是株机曾艳梅团队研发的产品。

  由于项目地处非洲境内,高温、沙漠、山地等恶劣自然环境,对轨道交通车辆的转向架在技术上的要求特别高。为了研制出适应非洲环境的特殊转向架,曾艳梅和她的同事,进行了多次有针对性的考察调研,充分把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特殊性。

  在此基础上,曾艳梅参考各种考察资料和数据,无数次召开技术研讨会,制订研发方案,他们根据国内高原电力机车转向架的技术参数,并针对该项目大轴重、高温、高原及沙漠运行等特殊要求,对其进行优化及适应性设计,量身设计了“耐热型”大功率电力机车转向架。

  已交付使用的埃塞俄比亚机车,产品质量可靠,动力学性能优良,是非洲第一款运营速度最高为120千米/小时、轴重最大为25吨的六轴机车。该车辆投入使用,将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两地的货运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2个小时。

  其转向架在运行过程中显示出特有的设计优势和针对性极强的特点,深受国外专家和同行的好评。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曾艳梅,犹如一株傲霜斗雪的梅花,在中车人实践“中国智造”的征途上,砥砺前行,让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记者 邹靖方)

(责编:黄瑾、杨丽娜)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 人物事迹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