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时代先锋:逐梦太空的航天先锋

——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创新团队”

2017年05月02日14:07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北京航天城 实践十八号卫星现场。

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它的通信总容量达20Gbps,开启了我国卫星高通量通信时代的元年。

对负责实践十三号卫星研制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创新团队”(以下简称五院创新团队)来说,这是送给“中国航天日”的最好礼物。

五院创新团队2000年成立,是一支以东方红四号和东方红五号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研制团队为核心的创新集体。截至目前,已创下连续22颗通信卫星发射任务零失误的记录,在轨卫星达到25颗,是我国通信卫星设计、研制及应用领域的排头兵。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团队,先后获得首届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奖项;骨干成员先后荣获全国杰出工程师、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奖、航天功勋奖等荣誉,成为逐梦太空的航天先锋。

让“东方红”品牌享誉世界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陷入通信卫星平台能力相对不足,民用、商用市场长期依赖进口、应用受制于人的困境。向国外购买一颗卫星,就要花费几亿美元。

“对于延续了东方红一号血脉、传承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五院创新团队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五院通信事业部副部长、团队骨干王敏回忆。

要为民族工业生存而奋斗,让“东方红”品牌高耸在世界航天之林! 怀着这样的使命,2000年以来,以周志成研究员为领军人物的五院创新团队,勇敢担负起新一代大型通信卫星公用平台——东方红四号的攻关重任。

历经6年艰苦攻关,他们最终研制成功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整星功率达到万瓦、寿命突破15年、整星质量超过5吨等里程碑指标,核心能力相比东方红三号提升近20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19颗基于该平台的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更彻底扭转了我国广播电视领域长期依赖进口卫星、使用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为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实现我国通信卫星技术从“跟跑”到“并跑”,他们持续发力:从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到全电推进卫星平台,再到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

创新制胜,敢为人先

“创新制胜、敢为人先”。多年来,五院创新团队坚持这一理念,全力推动通信卫星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应用。

2016年8月,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成功发射。该星被誉为“中国版的海事卫星”,可在野外勘探、边境巡逻、地震抢险、南极科考、南海维权等活动中发挥巨大作用。

青年骨干陈东至今记得:当时,为了攻克低PIM控制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团队反复进行测试验证,对某个零部件的表面清洁,甚至精确到“用某个材质的东西蘸上某种液体由某个人按照经过反复练习的流程怎么擦”。最终,团队成功解决这一问题,也打破美国对我国长达20年的技术封锁。

同样,空间电推进技术在通信卫星领域也是世界性难题,美国曾付出4颗卫星在轨失效的惨痛代价。面对研制中是否要上电推进技术的争议,周志成坚定地表示,“要打造先进的通信卫星,就必须上电推进系统!”

最终,团队先后攻克多项难关,空间电推进技术已经在实践十三号卫星上实现了工程应用。

“要瞄准国际前沿,抢占通信卫星领域制高点。”五院创新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建立的“天链”中继卫星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全球覆盖能力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开拓国际市场,以东方红四号平台为基础实现了中国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先后为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等国家研制发射了8颗国际商业通信卫星,打破欧美对该领域的垄断。

太空无止境,创新不停歇

对这样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年轻团队来说,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哪?

“来自于代代相传的航天精神、也来自一名航天人的责任。”这是五院创新团队成员的共同心声。

在陈东看来,如果按照一个新型号卫星从立项到最终研制成功平均需要10年的时间计算,一个人工作30年也只能完整地参与3个新型号的研制。“所以,对待卫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说。

怀着这种精神、这份责任,团队中一大批青年人才勇挑重担,走上产品开发和型号研制的最前沿。今年44岁的李峰,已主持研制5颗通信卫星研制发射任务。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敏,27岁就被任命为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31岁就走上型号副总设计师的关键岗位。青年骨干陈粤则向无工质电磁推进技术发起挑战,与美国NASA、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等国际顶尖科研团队同台竞争。

无数次攻坚克难、突破创新的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悄然发生:发射任务紧张时,曾有人在100天里见到孩子的时间加起来只有4小时;有的妻子生孩子,自己身为丈夫却不能陪在身边;他们也爱写诗、摄影、弹吉他,可这样的时间少之又少……

“十三五”期间,五院创新团队承担着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等国家重大专项为代表的25星发射、50星在研任务。这些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将服务“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太空无止境,创新不停歇。我们将继续拼搏,争做‘引领通信卫星领域发展、勇担太空经济时代先锋’的践行者。” 五院创新团队的成员们说。 (记者 张锐)

(责编:闫妍、秦华)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