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技术哪能当工人【2】
2015年03月17日13:38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技术工人世家”:耿氏一家五口仨车工俩钳工
时序进入2014年3月,耿家老爷子,年届80岁的耿鼎躺倒在病床上。
“到后来,他已经病昏了。”耿家华说,“有一天我去看他,老人躺在病床上,叫我的小名说‘石头,手太痒了,找点东西来给我修修。’我心里很酸楚,病房也没东西可修,就递了一个纸烟盒给他‘修’,‘爸,您就帮我修修这个烟盒。’他接过烟盒就左看右看,仔细打量后就开始动手‘修’。过了几天后,他把烟盒递给我,‘石头,修好了。’要我再找点工件给他修,我递给他一个魔方……”
讲述这个故事,耿家华心里的酸楚通过晶莹的泪光流淌出来。
3月18日,这位一辈子投身车工技术的老人,抛下他最后的“作品”驾鹤西去。
耿鼎在1989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距他1959年从部队复员到昆重当技术工人正好30年,老人在昆重工作30多年先后获得了400多项生产技术发明,“他有150多项技术革新,其中3项是全国水平。”
16年后的2005年,耿鼎的二儿子耿家盛在昆重工作整20年又5个月后殊途同归,亦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但耿家盛取得这个荣誉的时间比父亲早了10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哲理于斯可见。
以上这段文字揭示了耿家阖室皆有钻研技术的“家风”。
昆重企业文化部宣传干事方行欧说,“以前老耿健在的时候,他们一家挺有意思,儿子白天工作中遇到问题,带回家在饭桌上一家人探讨,吃饭时间没探讨完,饭后接着探讨。”
“我们家,父亲大哥和我是车工,母亲和弟弟是钳工,我们工作中有问题,总是全家探讨,各抒己见,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老方的说法得到了耿家盛的证实。
刷油漆时老盼着开车床
1982年,耿家盛毕业于昆明机床技工学校,所学的专业是“产品表面处理”,他说:“实际上就是往产品上刷油漆,说白了就是油漆工。”耿家盛在昆明铣床厂刷了两年的油漆。
“有些油漆有毒,干了半年后,我经常流鼻血。”耿家盛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开始动摇,“根本原因还是受父母的影响,我们家是世袭的车工。我爸是车工,我妈是钳工,我哥哥是车工,我弟弟是钳工。我从小受父母影响极大,当时就想调动工作来开车床。”耿家盛甚至认为自己迷上开车床是因为身体里有车工的遗传基因。
1984年11月,耿家盛如愿以偿,调到了父母所在单位——昆明重型机器厂,当上了一名车工。
由油漆工而车工,这是两个相隔如山的领域,没有丝毫关联,耿家盛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好在他决心很大,很刻苦,再加上有父亲作后盾,耿家盛入门并不很难。他先后学习了车床和卧式镗床、工具铣床、摇臂钻床的操作。“不懂的地方就找父亲,老人把他一辈子的积累全部抖搂给我,所以我感到从油漆工转变为车工也不是很困难。”
原本要一年的学徒期,耿家盛3个月后就独立开机了。
从调到重机厂后的1984年到1999年,耿家盛先后获得8项和车工技术有关的奖项,在厂里成了人人知晓的“技术状元”。
云南工业欠发达,工业制造业也欠发达,一个心酸的数字可以折射“欠发达”这三个字。
“从1988年到2002年的15年里,云南全省高级技师只评聘出67人,缺乏高级技术工人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如此,这还影响到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影响到职工就业、加薪等经济利益。”云南省职工技协办主任金毅说。
![]() | ![]() |
(责编:闫妍、权娟) |
全总要闻
- 七部门发文要求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
-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
- 全总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
- 【新闻特写】疗养院职工晕倒 众劳模合力施救
- 全总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
- 全国工会用好用活红色工运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
- 扎实推动学习贯彻重要论述工作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
- 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广大工会干…
- 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劳动竞…
全总发布会
- “工会关爱户外劳动者”新闻发布会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期工人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
- 2021年“五一”新闻发布会
- “中国海员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 国新办就“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 全总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