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职工文化

职工文化怎么搞,听听大家怎么说【3】

2015年12月28日13:39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职工心声】“老瓶装新酒,我们要玩出新花样”

  “我们公司是北京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企。”大崔是个又高又壮的小伙子,被问到职工文化活动时反复说到,“我们还是蛮洋气的。”

  可是谈到职工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他有点犹豫,“猛一听‘职工文化活动’这几个字,我们90后肯定会比较陌生和排斥,觉得土呗。”大崔想了想,又说到:“但现在不是‘互联网+’嘛,结合公司本身的定位,职工文化活动已经不是又老又旧的产物,老瓶装新酒,我们要玩出新花样。”

  大崔眼中的职工文化活动是职工广泛参与的、能够对内广泛宣传公司文化的各类活动,不是简单的吃吃饭打打球。大崔举最新的例子说:“比如圣诞节快到了,办公大楼中庭摆放了一棵十米多高的圣诞树,虽然周末加班加点累了点,但是看到朋友圈被‘圣诞树’刷屏,心里特有荣誉感,这不也是职工文化活动嘛,让大家发现公司的美。”

  新入职的Lisa介绍了公司的各种职工文化活动。她感觉收获最大的就是公司有严格的读书会制度,要求每月必须有两次读书会,大家一起分享学习所得。

  大崔认为,文体活动并不等同于职工文化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要想提升文体活动中职工文化的意味。“我们非常重视雇主品牌建设,现阶段内部品牌建设重在‘深化认同、推动实践’,要通过职工文化活动,充满创意地将公司信息、品牌文化与内部职工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系,这样公司才能真正具有活力。”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令人满意的产品,就不可能有满意的客户,更不会有令人满意的公司业绩,“这也是职工文化活动的价值所在吧。”

  大崔说,我们还关注职工文化建设的成长性。比如,公司现在正筹备的文化社团,有绘画、音乐、摄影、茶道,也有登山、骑行等等。“企业里有很多优秀人才,如我们园区事业部的一个小伙子,马头琴拉得非常好,参加过全国巡演还出过专辑,非常厉害;保密部门的一个同事,毛笔字一流。让志趣相投的人有机会在一起切磋技艺,让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的人能有条件学习。线上我们会有一个企业大学的平台,而在线下,大家能够通过PC端或手机APP随时随地开展‘文化建设’。”

  互联网时代是万众创新的时代,职工文化活动也在不断前行。

  【管理者说】从职工需求出发,我们工作就好做、做得好!

  “职工文化活动不能只注重形式,或是看作组织者的工作业绩,而是要从职工的需求出发,尤其要让职工在活动中收获个人的成长。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好做、做得好!”谈到职工文化,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邵小明谈及了自己的工作心得时说道。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拥有6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在职工文化的建设上有着很好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职工文化建设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邵小明向《工人日报》介绍“较之以往,与职工文化相关的职责弱化了,比如一些专职演员如今已经没有了。我们在工作上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协调职工文化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因此,一方面要策划高质量、职工喜爱的活动,另一方面不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要拿捏好分寸。”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的职工总数达1.4万人,而青年群体就占到了60%,在一线工作的工人总数占70%。

  “职工平日的工作内容比较单调,年轻人又居多。为此我们组织、策划的活动尽可能新颖,贴近他们的需求,激发大家参与的兴趣。比如结合年轻人的特点开展的DIY车模大赛,青春快闪等活动反响就不错。尤其是近两年推出的‘长客好声音’歌手大赛,职工参与积极性很高,企业还出资为参赛的职工请专业的老师进行形体、声乐等方面的培训。职工不仅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还有人从这个活动中脱颖而出,额外赢得了职业发展机会。”团委书记宋楠对记者说。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心理辅导是职工文化建设中,常常被忽略的领域。宋楠向记者介绍,除了传统的心理专家讲座,企业会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设立青年之声、青年论坛等,让职工有吐露职场困惑、思想包袱的平台;通过喜闻乐见的节目,如话剧、情景剧等将大家的困惑表达出来,还邀请职工家属到车间、班组来参观,增进彼此理解。

  与有着良好传统的国企相比,民营企业对职工文化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但也有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不久前,上海企通软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于飞就组织全体名员工来到山东曲阜开展了国学体验活动,于飞告诉记者,“现在的社会环境相对浮躁,能够在这里感受并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在公司内,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参加背诵《弟子规》的比赛,我觉得当每个人内在的规矩建立好了,企业也就好了。而任何一家企业的文化都是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借着这样的契机来体验国学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本组报道撰稿:记者 赵亮 朱林 本报实习生 王励晴

  调查数据支持:北京印象博观网络科技公司 标题制图:吴凡

  (问卷有效参与人数29817人)

(责编:闫妍、秦华)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