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耿家盛:一座跨越两个世纪的技术工人丰碑是这样造就的【3】

记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耿家盛

陈昌云 黄榆

2015年10月20日09:55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就以耿家盛为例,近些来年,呈现一种下滑趋势,“扣除五险一金后,去年平均到手的月收入是3262元,今年1月至8月,这个平均数为2612元,今年7月份,到手的收入2667元,这个月,10月,我拿到手的工资只有1336元。”

耿家盛职称髙,工龄长,还是分公司的车间主任,相对还高一些,其他的职工更低。

侯金富是耿家盛的同事,同为车工高级技师,他说,分公司工人普遍的月收入人均一千七八百元左右,还是在五险一金没有扣除的前提下,“7月份,我们分公司有个工人,到手的收入150元,吃早餐都不够。”

而侯金富自己,7月份到手的收入699元,侯金富两口子都在耿家盛所在的拉丝机分公司,合起来,每月就是接近1500元的收入,“要给读大学的姑娘1000元,我两口子就剩四五百元过活。”

在此情况下,对耿家盛的诱惑是,好几个学校来挖他去,如果去学校教书,耿家盛的收入比现在高得多,以耿家盛的意识来说,他脑子里的所谓“铁饭碗”不是传统的单位、岗位,而是技能。

如果秉持“良禽择木而栖”的观念,耿家盛有充分的理由和条件弃昆重而去,一骑绝尘,追逐自己的丰屋香车、美服厚味,他不仅有这个条件,更有这个能力,但是传统的他,语调不疾不徐地告诉本文作者,“我不能、不会、也不可以这样做,我这代人很传统,有着强烈的感恩心和组织观念。”

“感恩心,就不用说了,没有重机厂的培育造就,没有我的今天。组织观念强是说,除非组织根据工作需要来调动,按程序办理,否则,要我自己与用人单位私下交易,一拍屁股走人,抛下困难中的重机厂,我做不出来,也做不到。”

他的话,平实、平淡、平凡,“重机厂好的时候,我一个月也挣五六千元,现在遇到困难,收入少了,我就要离开它,企业犹如我的父母,能不能父母老弱了,就不要自己的爹妈了?所以不能走啊!”

9月22日下午,云南省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惠萍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主席张百如莅临重机厂,看望耿家盛,他再次把类似意思向王惠萍作了表达。

除妹妹耿家豫外,耿家盛一家5口,一辈子都贡献给昆重,而在昆重近60年的历史中,这样的家庭很多,他们对昆重的情感悠远深长,绵密纤细,无法割舍。

昆重职工上下班,是用高音喇叭播放军号演奏的乐曲。

9月7日下午,下班的军号已经吹响,本文作者和耿家盛一起在昆重东厂区转悠,发现有6家饮食店、两家汽车修理厂和一家家具店租用昆重的厂房在做生意,昆重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或者转型,或者升级,内部颇有争议,但最急迫的问题是要有活干,解决工人的生计,采访中,侯金富、李萍等职工都表示,他们不怕加班加点干活,怕的是没活干。

近两年,实在没辙了,为了生存,昆重把厂房租赁给一些社会企业,开餐馆、搞汽车修理、卖家具。

目睹厂区愈来愈多的外来的第三产业的勃兴,昆重不少老职工闻着油烟味,心中宛如五味瓶打翻,滋味杂陈,惆怅不已,“我在昆重干了整30年了,看到厂房出租给人家搞餐饮,很心酸。”李萍说。

(责编:王婉莹、秦华)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