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鼓励各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
2013年02月25日14:30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春节黄金周刚结束,不少人又憧憬着新一轮的年假计划,而就在此刻,国务院公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为此,业内人认为公众每年又可能增加1至2个类似于黄金周的度假时段,人们的旅游休闲时间增加了,有望年增旅游收入500亿元。
然而,《纲要》中有关“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的发展目标,却遭到不少媒体和人们的质疑——《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早在2008年1月1日就开始施行,为啥还要等待,而且是7年后“基本得到落实”?到底谁不愿落实?
必须承认,《纲要》对保障公民旅游休闲权利有积极意义。但公众普遍认为《纲要》比较原则,切实落实公民旅游休闲福利尚需制定操作性强的法规与制度。
单位有带薪休假你休过吗?
《纲要》最大的看点在于,要求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对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提出明确目标。提出要积极创造开展旅游休闲活动的便利条件,不断促进国民旅游休闲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其实,目前不少单位早已推出了带薪休假,但真正休假的员工却不是很多。很多人怀疑带薪休假能真正实现吗?休假问题能落实吗?国企没问题,但广大的私企落实,难度太大了,中国的就业状况总体上是供过于求,人们最担心的还是“饭碗”问题。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5年多,调查显示,仅有三成职工享受这一待遇,对广大民营企业员工来说,是一个吃不到嘴的“甜桃”。“如今,最奢侈的不是名表而是休假。”网民的这句调侃道出职场人心声。
2020年基本落实带薪年休假还要7年,折射现实的诸多困难。
这一新政能否顺利实现 ?
带薪休假问题是一个老问题,有很多人都在盼望自己拥有这样一个权利, 未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能够增加民众可自主支配的假期,那么这次的推动落实能否真正实现呢?
如今,国务院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休假,让人们看到休假权全面落地的希望。不过,带薪休假的落实,显然不是数着指头就能盼到的。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不只是时间表,更要有路线图。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人们认为如果仅仅是鼓励,并不能真正树立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休假权的尊重。带薪休假作为法定权利,必须要有刚性支撑,依法强制执行。正如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所言,“任何剥夺职工带薪休年假的行为都是公然违法,该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予以处罚,并把它纳入政府行政管理、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甚至一票否决。”
带薪休假落实难,从表面上看是劳资双方权利和地位不平等导致的。更为关键的是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劳动者缺乏话语权,担心丢饭碗而不敢要休假。从深层次来说,公权力支持力度不够才是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工会组织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基本停留在“民不举,官不究”层面,缺乏为劳动者争取福利待遇的主动性;同时,执法部门监管严重不到位,尽管《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了相关处罚措施,但实施5年来却很少听到有用人单位因不落实带薪休假受到处罚。因此,带薪休假要想梦想照进现实,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
谁来切实维护职工休假权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对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改善休闲环境、加强旅游休闲产品开发、提高休闲质量等作出规划并提出原则要求。把带薪休假作为一个核心的关键词提出来,对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提出明确目标。然而休假难落地,除了法规本身缺少刚性外,关键是增加了企业成本,与企业利益产生冲突。
从实施情况来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尚有一些有待细化完善的地方。
一方面,条例规定了欠假不整改要加付赔偿金,但具体标准不详。有必要制定一个量化标准,比如规定为年休假工资报酬的五到十倍,从而让违法成本清晰可见,既能保障劳动者权益,又能制约用人单位;同时,应休未休的比例应有上限,比如规定不得超过5%,防止机关单位将年休假工资报酬作为货币福利发放,增加财政负担;防止企业通过利益交换赎买员工休假权,背离休假制度的初衷。
另一方面,监管主动作为。必须看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劳动者个体很难为带薪休假向用人单位较真,需要相关部门和组织帮助其维权。在国外,如果雇主不依法办事,员工可以找工会或各地公民咨询处寻求帮助,也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诉。眼下,我国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应充分发挥职能,主动介入,扮演好劳动者代言人的角色,帮助其讨回公道。
带薪休假落实难,依法强制执行,纳入政府行政管理、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细化相关规定,让违法成本清晰可见。 这样才可以积极创造开展旅游休闲活动的便利条件,不断促进国民旅游休闲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链 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将带来什么?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公共假期已有115 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发达旅游大国,旅游休闲带动了民航、公路、高铁、信息、金融等服务业全面发展,创造了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就业机会。我国旅游业更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特别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弱势群体收入方面有着突出作用。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随着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特别是旅游休闲在乡村拓展,旅游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增强。城乡之间、钱与闲之间将有更良性的互动发展。
(责编:李培(实习)、段欣毅) |
全总要闻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工会维护…
- 新时代更要发挥好职工主力军作用
- 李玉赋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总工会界别联组会议
- 工会界委员聚焦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 全国总工会召开党组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5日上午9时开幕
- 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
- 十二届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围绕职工权益维护问题建言…
- 工会界委员带着职工心声上两会
全总发布会
- 全总2018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 2018年工会“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实录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五一”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