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新时代的“能工巧匠”
2013年04月28日08:11 来源:中工网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胡耀华在工作中。本报记者 于文国 摄
10多年来没有一辆流动机械设备因为技术问题而出厂外修,也没有发生一次因为修理和服务没有跟上而影响生产,同时还保持着254台发动机大修“零返工”的纪录!做到这一切,胡耀华凭的是一套“望、闻、问、切”的绝活。
胡耀华,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镇海港埠分公司流动机械修理班班长,先后获得浙江省首席技师、钱江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模等各项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金牌蓝领”的示范者
1989年5月,24岁的胡耀华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追随”父亲进入宁波港务局工作。
上班第一天,听着车间里发动机轰鸣,看着工友们汗水直流,胡耀华心里打鼓:“这就是以后每天要做的工作?”
一位老班长看出了小伙子的动摇,语重心长地说:“越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炼人!”
他就是胡耀华生命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全国劳模俞鹤鸣。“正是师傅这句话,让我坚持在维修岗位干了20多年。”胡耀华说。
他跟着师傅边修边学,还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下班后如饥似渴地“补课”。凭着一股拼劲,胡耀华的技术日渐精进,练就了一手“望、闻、问、切”快速排查故障的绝活。
“望”,就是通过观察,查找外在直观的故障;“闻”,就是通过静听,判断车辆的运转状况;“问”,就是通过询问设备操作人员使用情况,判断故障症结;“切”,就是通过手的感觉,判断系统内在的故障。许多车辆的“疑难杂症”,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随着宁波港的快速发展,吊机、铲车、牵引车等进口机械设备不断引进,“洋机器”所占比例已超过60%。进口零件价格昂贵,被“宰”得心痛的胡耀华开始思考如何自己配制零部件。
2008年8月,公司机械队50号牵引车连续两次发生发动机冲汽缸床现象。检查发现,汽缸盖的第一缸和第二缸之间有一条高压气体冲出来的深0.4毫米、宽0.6毫米、长8毫米的小槽。按常规修理,更换进口汽缸盖就能解决问题,可更换的价格为1.1万元左右。
“仅仅因为一条小气槽,就要更换价格昂贵的汽缸盖,太不划算。”胡耀华心疼。在请教班组几位老电焊工后,他决定用价值6元的铸铁焊条进行堆焊。
胡耀华先用角向磨光机小心翼翼地把焊缝大致磨平,再拿出钳工绝活,一边用小金钢锉,一边用直尺漏光法进行检验校正,直到缸盖平直度符合安装要求为止。重新使用后,这个用价值仅6元的焊条改良的汽缸盖没有出现故障,车辆发动机性能良好。
当新时代的工人,就要做个一专多能的“金牌工人”。胡耀华不但精通修理,而且对车、铣、刨、磨、钳、车辆驾驶样样精通。
从2000年起,胡耀华逐渐在各种技能大赛上崭露头角:2000年在宁波港第五届港机修理技术比武中荣获第一名;2002年代表宁波港参加宁波市高级钳工比武获得第一名;2006年获得我国技术工人职业技能水平最高奖——“全国技术能手”……2010年,他成了全国劳模。
标杆团队的引领者
熟悉胡耀华的人,都说他像颗钉子,喜欢和困难“较劲”。
在确保机械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从而提高机械运行和维修效率,是胡耀华的一大“爱好”。
只有高中文化的胡耀华勇气何来?这还要从“2000元专利费”的故事说起。
2001年春天,公司新购了一批广州某厂生产的牵引车。没过多久,大家纷纷抱怨,该类型牵引车发动机内价值2万元的进口摩擦片特别容易磨损。
既头痛又心痛的胡耀华尝试着与厂方沟通讨论,但对方却无奈地说是多年来的通病。
不信邪的胡耀华,和这批设备“拼”上了。没有图纸、没有师傅、没有经验,他凭着一股钻研劲,短短3个月就解决了厂方口中的这一“通病”。将信将疑的厂方专家看到被改造的机械后,心服口服地赞叹:“胡师傅,你了不起啊!”并立刻以2000元购买了这项专利。
从此,胡耀华打开了创新之门,他提出要“让创新成为习惯,让创新工作制度化”。
10多年来,在胡耀华的创新下,公司许多进口设备的配件和国产零配件实现了互换,如变矩器、摩擦片等都“中为洋用”,而价格仅为进口配件的15%~30%。
在班组建设中,胡耀华也不断创新。他提出了“一种精神”、“二种服务”、“三项教育”、“四种手段”、“五字要求”。“一种精神”,即做到老、学到老、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二种服务”,即“四为”服务和24小时现场服务;“三项教育”,即职业道德教育、技术素质教育和“强港工程”教育;“四种手段”,即责任到人、QC活动、检查考核、目标管理;“五字要求”,即快、细、优、严、实,不断强化班员的素质。
劳模精神的传播者
胡耀华不仅不吝惜自己的“绝活”,而且毫无保留地传、帮、带。
当上班长后,胡耀华一直思考如何提高团队整体的技术力量。他精心编制了《流动机械设备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汇总》,被班员们戏称为“一册在手,故障不愁”;他设立的培训课堂共开课70多次,先后有560人次接受了培训。
2005年,胡耀华考取《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后,又被聘为宁波港“高级工培训讲师”。几年来,他共为500余人次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授课。作为港口工人技师的“塔尖”,胡耀华帮助夯实了宁波港工人技师队伍的“金字塔”。
2008年起,胡耀华在宁波开展“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个难题”活动,为中小企业无偿解决技术难题。5年来,这个“星期天技师”的足迹遍及宁波乡镇各类中小企业。
今年3月,浙江省成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协作联盟,实行高技能人才专家组服务企业计划,胡耀华担任高技能人才专家组领队。
新的使命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繁忙,但胡耀华说:“紧跟创新步伐,服务生产,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生命更精彩!”(记者 李刚殷 邹倜然)
(责编:王泽、仝宗莉) |
全总要闻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工会维护…
- 新时代更要发挥好职工主力军作用
- 李玉赋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总工会界别联组会议
- 工会界委员聚焦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 全国总工会召开党组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5日上午9时开幕
- 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
- 十二届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围绕职工权益维护问题建言…
- 工会界委员带着职工心声上两会
全总发布会
- 全总2018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 2018年工会“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实录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五一”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