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海港新时代的“能工巧匠”

2013年04月28日08:11  来源:中工网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胡耀华在工作中。本报记者 于文国 摄

  10多年来没有一辆流动机械设备因为技术问题而出厂外修,也没有发生一次因为修理和服务没有跟上而影响生产,同时还保持着254台发动机大修“零返工”的纪录!做到这一切,胡耀华凭的是一套“望、闻、问、切”的绝活。

  胡耀华,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镇海港埠分公司流动机械修理班班长,先后获得浙江省首席技师、钱江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模等各项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金牌蓝领”的示范者

  1989年5月,24岁的胡耀华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追随”父亲进入宁波港务局工作。

  上班第一天,听着车间里发动机轰鸣,看着工友们汗水直流,胡耀华心里打鼓:“这就是以后每天要做的工作?”

  一位老班长看出了小伙子的动摇,语重心长地说:“越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炼人!”

  他就是胡耀华生命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全国劳模俞鹤鸣。“正是师傅这句话,让我坚持在维修岗位干了20多年。”胡耀华说。

  他跟着师傅边修边学,还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下班后如饥似渴地“补课”。凭着一股拼劲,胡耀华的技术日渐精进,练就了一手“望、闻、问、切”快速排查故障的绝活。

  “望”,就是通过观察,查找外在直观的故障;“闻”,就是通过静听,判断车辆的运转状况;“问”,就是通过询问设备操作人员使用情况,判断故障症结;“切”,就是通过手的感觉,判断系统内在的故障。许多车辆的“疑难杂症”,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随着宁波港的快速发展,吊机、铲车、牵引车等进口机械设备不断引进,“洋机器”所占比例已超过60%。进口零件价格昂贵,被“宰”得心痛的胡耀华开始思考如何自己配制零部件。

  2008年8月,公司机械队50号牵引车连续两次发生发动机冲汽缸床现象。检查发现,汽缸盖的第一缸和第二缸之间有一条高压气体冲出来的深0.4毫米、宽0.6毫米、长8毫米的小槽。按常规修理,更换进口汽缸盖就能解决问题,可更换的价格为1.1万元左右。

  “仅仅因为一条小气槽,就要更换价格昂贵的汽缸盖,太不划算。”胡耀华心疼。在请教班组几位老电焊工后,他决定用价值6元的铸铁焊条进行堆焊。

  胡耀华先用角向磨光机小心翼翼地把焊缝大致磨平,再拿出钳工绝活,一边用小金钢锉,一边用直尺漏光法进行检验校正,直到缸盖平直度符合安装要求为止。重新使用后,这个用价值仅6元的焊条改良的汽缸盖没有出现故障,车辆发动机性能良好。

  当新时代的工人,就要做个一专多能的“金牌工人”。胡耀华不但精通修理,而且对车、铣、刨、磨、钳、车辆驾驶样样精通。

  从2000年起,胡耀华逐渐在各种技能大赛上崭露头角:2000年在宁波港第五届港机修理技术比武中荣获第一名;2002年代表宁波港参加宁波市高级钳工比武获得第一名;2006年获得我国技术工人职业技能水平最高奖——“全国技术能手”……2010年,他成了全国劳模。

  标杆团队的引领者

  熟悉胡耀华的人,都说他像颗钉子,喜欢和困难“较劲”。

  在确保机械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从而提高机械运行和维修效率,是胡耀华的一大“爱好”。

  只有高中文化的胡耀华勇气何来?这还要从“2000元专利费”的故事说起。

  2001年春天,公司新购了一批广州某厂生产的牵引车。没过多久,大家纷纷抱怨,该类型牵引车发动机内价值2万元的进口摩擦片特别容易磨损。

  既头痛又心痛的胡耀华尝试着与厂方沟通讨论,但对方却无奈地说是多年来的通病。

  不信邪的胡耀华,和这批设备“拼”上了。没有图纸、没有师傅、没有经验,他凭着一股钻研劲,短短3个月就解决了厂方口中的这一“通病”。将信将疑的厂方专家看到被改造的机械后,心服口服地赞叹:“胡师傅,你了不起啊!”并立刻以2000元购买了这项专利。

  从此,胡耀华打开了创新之门,他提出要“让创新成为习惯,让创新工作制度化”。

  10多年来,在胡耀华的创新下,公司许多进口设备的配件和国产零配件实现了互换,如变矩器、摩擦片等都“中为洋用”,而价格仅为进口配件的15%~30%。

  在班组建设中,胡耀华也不断创新。他提出了“一种精神”、“二种服务”、“三项教育”、“四种手段”、“五字要求”。“一种精神”,即做到老、学到老、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二种服务”,即“四为”服务和24小时现场服务;“三项教育”,即职业道德教育、技术素质教育和“强港工程”教育;“四种手段”,即责任到人、QC活动、检查考核、目标管理;“五字要求”,即快、细、优、严、实,不断强化班员的素质。

  劳模精神的传播者

  胡耀华不仅不吝惜自己的“绝活”,而且毫无保留地传、帮、带。

  当上班长后,胡耀华一直思考如何提高团队整体的技术力量。他精心编制了《流动机械设备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汇总》,被班员们戏称为“一册在手,故障不愁”;他设立的培训课堂共开课70多次,先后有560人次接受了培训。

  2005年,胡耀华考取《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后,又被聘为宁波港“高级工培训讲师”。几年来,他共为500余人次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授课。作为港口工人技师的“塔尖”,胡耀华帮助夯实了宁波港工人技师队伍的“金字塔”。

  2008年起,胡耀华在宁波开展“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个难题”活动,为中小企业无偿解决技术难题。5年来,这个“星期天技师”的足迹遍及宁波乡镇各类中小企业。

  今年3月,浙江省成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协作联盟,实行高技能人才专家组服务企业计划,胡耀华担任高技能人才专家组领队。

  新的使命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繁忙,但胡耀华说:“紧跟创新步伐,服务生产,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生命更精彩!”(记者 李刚殷 邹倜然)

(责编:王泽、仝宗莉)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