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工会,一路阳光一路歌

2012年11月06日10:14  来源:中工网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1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工会来说,2002—2012,却因承载了太多的执著与奋斗、荣耀与辉煌,而拥有了无限的长度。

这是一个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奋斗10年——

面对“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工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的时代课题,进入新时期的中国工会,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逐渐走出了一条充满希望和力量的阳光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这更是一个捷报频传、屡创佳绩的收获10年——

从工会组建“攻坚”沃尔玛,到工资集体协商“突破”世界500强,再到中国工会代表首次成功当选国际劳工组织工人正理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中国工会渐入覆盖面不断扩大、凝聚力不断增强的佳境,并以一次次惊艳世人的辉煌,印证了自己的作为和风采。

理论创新领航时代

中国工会工作的每一次飞跃,都无不与工会理论的创新息息相关。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工会又一次面临这样的时代课题——

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动、职工队伍的深刻变化、国际工运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工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中国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工会也顺潮而动、迎难而上,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体现工会性质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但是,实践先行一步与理论相对滞后的矛盾却始终存在,且日益凸显,深深影响和制约了工会工作的前进步伐。

探索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基本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工会已别无选择、刻不容缓!

2005年7月4日,在全面总结梳理历时将近一年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大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会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态势,当天闭幕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十四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会上作总结讲话时指出,“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意味着中国工会在探索一条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工会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发展道路的征程中,实现了新时期工会理论创新历史性的飞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路径至此已清晰可辨。

之后,随着“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以及“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等的相继提出,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在工会的地位、职能、组织体制等方面的本质区别和显著不同得以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也由此进一步完善。

2008年10月,中国工会十五大隆重召开。无论是胡锦涛总书记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还是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大会上致的祝词,都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要求全面把握这条道路的精神实质,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是党中央对工会工作长期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的政治要求。

如今,几经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学习读本》中得以全面系统的阐述,并风靡全国工会。

当然,处在社会转型期、置身大变革时代、直面多元化思想,要做到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在多变中把握准绳,牢牢掌舵中国工会正确的前进方向,并不容易!更何况,当前的工会理论研究与新形势下蓬勃发展的工会工作实践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但是,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基因,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然能够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丰富、在实践中完善。

理论创新引航时代。在这个意义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既是这10年来工会工作的辉煌成就,更是今后更长时期工会工作永葆繁荣的根本保证!

实践佳绩闪耀世界

2011年6月6日,一个中国工会值得纪念并荣耀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工会代表以99票的高票数,成功当选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工人组正理事。这是自1983年我国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以来,中国工会代表首次当选工人正理事,被视为中国工会在国际工会运动中崛起的信号。

的确,这一成功当选,浓缩了中国工会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巨大进展。

回首10年,中国工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奋力前行、从未停歇,坚守职责、屡创佳绩,不断书写着历史的新篇章——

十年甘为“孺子牛”,工人阶级伟大品格耀神州。

职工群众从来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10年来,各级工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持续推进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并通过选树和关爱劳模先进,进一步在全社会唱响了“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主旋律。

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建工会企事业劳动竞赛覆盖面达75.3%,职工参与率达70.1%;10年来,仅中华全国总工会就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499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1159人,从2008年开始又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6500个。

十年躬身抓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筑基石。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中国工会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重要任务,自觉地迈出探索步伐。2003年前后,各地工会便陆续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之后又按照王兆国同志“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要求不断加以深化。

如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已得到普遍开展,协调劳动关系机制进一步建立。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各级地方及产业工会参与建立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2.0万个,基层工会所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66.0万个,企事业单位工会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53.2万个。

十年忠诚履职责,切实维权交出新答卷。

工会的属性决定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安身立命之本。10年来,中国工会不仅对维权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高度,更在实践和成效上交出喜人答卷。

截至2011年底,仅工资集体合同就覆盖企业174.2万家、覆盖职工1.04亿人;职代会制度覆盖职工逾2亿人,厂务公开制度覆盖职工1.63亿人。另据统计,10年来,各级工会筹集送温暖资金就达296亿元,走访困难企业115万家(次),慰问困难职工家庭7197万户(次)。

十年源头善参与,劳动法律完善成体系。

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前进步伐,中国工会强势推动劳动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得这10年“成为中国工会参与立法工作力度最大、质量最高、效果最好的时期”。

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覆盖面广、组织健全的优势充分发挥,又进一步彰显了工会组织在监督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企事业单位工会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53.2万个,仅2011年就受理劳动争议19.3万件;建立工会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基层以上工会8953个,为职工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10.0万件,受理职工法律援助案件6.4万件。

……

强身健体续写辉煌

“着力加强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乡镇(街道)工会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是今年7月召开的在全国工会“两个普遍”工作推进会议上确定的工会组建工作重点。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工会基层组织覆盖单位数达530多万家,全国工会会员总数达2.58亿人,中国工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工会组织。

其实,更让世界深深记住的,是在富有中国特色的“组织起来”中,中国工会力量一次次绚丽绽放——从“攻坚沃尔玛”到推动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建会集中行动、从“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建会集中行动到“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从推动农民工入会到开展劳务派遣工入会集中行动……

10年来,中国工会不仅在建会上取得了惊人的总数和增长幅度,而且实现了理论的完善、理念的深化、路数的拓展。

特别是今年在全会上下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以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为支点的服务职工活动,以强化工会干部服务意识和能力为途径,全面撬动了工会自身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使工会真正成为广大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工作,同样要靠实力说话。而这个实力,不仅来自完善的组织体系、科学的工作体制、高效的运行机制和有力的经济保障,还来自工会干部队伍的壮大、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和作风的过硬。

在这个意义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全国700多万名工会专兼职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已是关切中国工会影响力、凝聚力以及亿万劳动者权益的迫切之举!

如何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能力、作风都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各级工会首先在推进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上下功夫,特别是针对基层存在的非公企业工会组建难、协商维权难的问题,注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兼职工会干部队伍。

仅201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就专门投入4000万元,各地工会投入相应配套资金,实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工资分级负担,截至目前,全国已聘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2.59万人,指导帮助小微型非公企业工会开展工作。

此外,随着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的推进,广大工会干部依法协商的能力大为提升。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建立了集体协商专家顾问组及指导员队伍,共有10多万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

而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也为广大工会干部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注入了动力。在全总层面,5年一轮的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已执行多回,去年制定的《2011-2015年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更是进一步明确在这5年内对所有专兼职工会干部都要进行一遍轮训。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总进一步明确服务职工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越来越多的工会干部切实做到了思想上尊重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工作上依靠职工,工会工作的作风得到了根本转变,直接带来了工会组织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提升。

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瞬间,但这一瞬间所蕴涵的探索、转折、飞跃及其内涵,却不会远去。

置身基层“大熔炉”中锤炼、锻造而更加身强体健的中国工会,必将续写新的辉煌!

(责编:徐腾(实习)、段欣毅)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