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劳动保护

细听劳务派遣工心声 向滥用劳务派遣说“不”

2013年02月22日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向滥用劳务派遣说“不”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中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定义加以明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李天国研究员认为,这将有力地遏止当前普遍存在的滥用劳务派遣现象。

劳务派遣是一种补充性的用工方式,本身不存在对错。但是,近年来,部分用工单位存在滥用劳务派遣、损害被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有关部门测算,到2011年底,全国劳务派遣工有2000多万,个别企业,劳务派遣工甚至达到职工总数70%以上。

滥用劳务派遣,使劳动关系复杂化,更造成劳动者权益的不平等,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待遇的现象十分普遍。

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的动机各有不同,但造成当前大规模使用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此前《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不完善,给滥用留下漏洞。

李天国介绍说,2008年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实施”,问题就出在“一般”和“三性”上。

“既然是‘一般’,就代表着不是‘必须’,而是一种倡导性的要求,缺少约束力。”李天国说。现在,修正案明确“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李天国认为,从“一般”变为“只能”,约束力大大增强,代表着一种强制性,所有用人单位,不管有什么样的原因,都必须遵守,没有例外。

更重要的是,修正案对“三性”用描述的方式给出了定义,即“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李天国表示,通过这次修正,“临时性”、“替代性”的概念界定已十分清晰。过去一些用工单位在核心岗位上用“临时工”、一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状况将得到有力的纠正。

一些人担心,“辅助性”的定义仍然不够明确,会不会又被一些用工单位钻空子?譬如,对航空公司,空姐算不算主营岗位?对银行,柜台人员算不算主营岗位?对电视台,一线编辑摄像算不算主营岗位?

李天国认为,岗位成千上万,甲企业的主营岗位可能是乙企业的非主营岗位,新岗位还在不断地涌现中。法律不可能就具体的行业企业及岗位做出清晰的“主营”、“非主营”划分。但是修正案通过比例的方式做出要求,提出“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目前有关比例的规定还未出台,但李天国认为,肯定会参考国际水平,不会很高。这意味着,即使用工单位称某些岗位是辅助性的,也不可能大量用劳务派遣人员,还有总比例管着。与此同时,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同工同酬原则,要求“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即使是被派遣劳动者,其在基本工资、奖金、年终奖等方面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应与用工单位直接招用的劳动者相同。(记者 白天亮)

(责编:李培(实习)、仝宗莉)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