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走群众路线 转工作作风:依靠谁 为了谁 相信谁

——南田农场依靠职工造福职工实现改革发展的经验探寻

2013年07月15日08:28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彭隆荣和班子成员连奏改革“三部曲”: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向计划经济下的僵化管理模式开刀。一夜之间,农场机关总部由19个科室减至6个办事机构,机关干部由118人减到67人。农场下属的7个作业区,也按区域与产业切块,改制成10个分场,将其由原来单纯的生产单位变成拥有一定经营自主权的生产经营单位。先后制定的10多项制度和实施方案,则为农场以“四论”评价干部即以效益论英雄、以效益论业绩、以效益论升降、以效益论奖惩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是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彻底改变职工陈旧观念。“砍胶树,种芒果”,这一可谓“骇人听闻”的决策,最初让那些喝着胶水长大的职工想不通,但当3年后第一批芒果丰收上市,带头种植的职工获得多则十万元少则几万元的收入,“下胶上果”很快成了职工们的主动要求。农场还借了20多万元打出温泉井,在整个海南旅游还处在懵懂时期便迈出了开发以温泉为龙头的旅游资源的第一步。而致力于发展高效农业的神泉集团于2002年组建,又让南田农场在海南垦区率先实现了由农场向现代企业的蜕变,营造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约束激励机制。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针对农场日渐成为农业、工业、旅游业交叉并行的经济实体这一实际,南田按照《公司法》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创建了农场和集团公司共同设立一个党委,“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领导交叉任职”的管理体制,有效避免了传统体制和现代运作方式的碰撞。农场还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推广和服务力度,努力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并通过各种群众性协会,在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搭建起通畅的桥梁。

这一系列举措,彻底打破了干部终身制,撤掉了人浮于事的“根基”,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全场工作作风发生根本转变。同时,也使南田人真正触摸到时代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脉动。

以改革农场下属作业区建制为例,总场放权到10个分场仅半年时间,农场干胶产量就增长近40%。而切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转方式、调结构,让南田人把种胶这一个“泥饭碗”换成了芒果、旅游、高效农业三个“金饭碗”,深切地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成就感。当年曾200元一亩都无人问津的荒地,如今上升为每亩价值近200万元的炙手可热之地,农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万多倍。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倪健民多次到南田农场考察调研。在他看来,南田改革发展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从制度和机制上彻底解决了“依靠谁”的问题,广大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由此激发了不竭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建设好的制度,崇尚劳动才不会是一句口号。”

(责编:罗艳梅(实习)、申亚欣)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