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遼河”追夢人
2013年03月01日09:03 來源:中工網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在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曉光告訴記者,千萬噸穩產是遼河油田長期發展目標,而穩產的關鍵在資源,我們的任務就是不斷發現優質油藏資源,實現資源增儲。遼河油田二次開發,本質是實現老油田的新一輪開發,靠的是理論的創新,技術的創新,核心是大幅度提高採收率。 |
石油在找油人的頭腦裡
與井共舞
2013年新年的鐘聲,讓“遼河人”聽起來是那樣悅耳、動聽,因為這時的“遼河人”心情好極了:2012年,全年生產原油1013萬噸,連續27年實現千萬噸穩產﹔完成銷售商品量1004.69萬噸,27年來首次實現產量和商品量雙超千萬噸。
2012年的成績還不止於此。儲量資源的持續發現,為持續穩產創造了條件。2012年,潛山、西部凹陷岩性勘探、東部凹陷火成岩勘探均有斬獲,特別是大民屯邊台——曹台潛山和茨榆陀潛山,均初步顯現出億噸級規模前景。2012年,遼河油田公司探明、控制、預測儲量分別完成股份公司下達計劃的106%、130%和151%,使得千萬噸穩產基礎進一步鞏固。
2012年,遼河油田公司科技工作堅持以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科技項目為核心,以形成25項重大核心配套技術為重點,全面部署實施了3項重大專項、20項重大項目,全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5項、授權國家專利230項,科技創新對原油穩產起到強力支撐保障作用。
2012年,遼河油田公司持續推進產量、儲量、業務、投資、成本、資產、市場、組織、隊伍、分配10個方面的結構優化調整,使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一體化優勢充分發揮。附加值比較高的稀油、高凝油產量達到428萬噸,在千萬噸產量中的比重進一步增加,產量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在儲量發現中,稀油、高凝油油藏的比重大幅度增長,儲量結構得到改善。
圍繞“加強科學管理,提升發展質量”為主題,遼河油田公司全面啟動管理提升活動,緊緊抓住戰略管理、基礎管理和社會管理“三個著力點”,使企業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在強化戰略管理上,啟動了千萬噸級持續穩產關鍵技術研究重大專項,確立了資源接替保障“四項工程”,為公司“雙千”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各項業務持續向好,企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2012年,是令“遼河人”非常驕傲、非常自豪的一年。
建設“百年遼河”,是“遼河人”的夢想。他們追尋著這個夢,努力著、奮斗著,一步步將夢想變成現實。
“百年遼河”的夢想
已經開採40多年的遼河油田已不再年輕,和其他油氣田一樣,曾經的“油老三”同樣無法抗拒資源性企業資源逐年遞減的“魔咒”。優質整裝區塊再難尋覓,儲採失衡,相當一部分油井水多油少,部分油區地下、地上設施老化。2004年,遼河油田儲採比例僅為5︰3,遠遠低於中國石油整體的14︰1﹔2003年原油產量降幅為1.3%,到了2004年增加到11.9%,而開採成本卻逐年上升。
“產量逐年遞減是必然趨勢,不可逆轉”、“日子一年不如一年”、“遼河油田的好日子過去了”……整個油田籠罩在悲觀情緒之中。
當時,一些人質疑“遼河還能開發多久?”遼河油田一位年輕的主管領導謝文彥肯定地說:“遼河油田的生命和一個長壽老人的生命一樣,我相信他有100年或更長的時間。”
也許,這就是“遼河百年夢”的由來。
2005年3月,謝文彥被任命為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總經理,當時他才40歲出頭,成為遼河油田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掌舵人”之一。國家經濟發展迅猛,亟需石油,遼河油田有職工及家屬33萬人,油田是他們生存之基。謝文彥掂出了肩上擔子的分量。
但謝文彥胸有成竹。1984年,謝文彥懷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一腔熱血從大慶石油學院鑽井工程專業畢業,來到遼河油田。時光流逝,斗轉星移,但謝文彥對石油事業的執著始終如一。他先后擔任過遼河油田灘海勘探開發公司開發部主任、副總地質師兼主任、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遼河石油勘探局局長助理,遼河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如此豐富的職業經歷,讓他對遼河油田有著很深的了解,他知道,遼河油田有潛力。
謝文彥還吃過洋面包。1992年,他考入挪威特隆赫姆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那裡,他不僅學完了地環科學、石油地質專業,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碩士學位,還先后完成了“黑母都油田層序地層學研究”等3個課題。出國深造,開闊了他的視野,讓他更加有膽有識,他知道,過去的許多石油勘探理論需要突破。科學發展無止境,對自然界的認識同樣無止境。
“百年遼河不是夢”,這就是謝文彥對遼河油田的認識。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年遼河”的夢想正由“遼河人”一步步變成現實。
永無止境的超越
遼河油田勘探范圍主要集中在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陸上勘探面積僅1萬平方公裡。“人多地盤小”是遼河油田發展難以克服的矛盾。如此小的勘探領域, 40多年時間,遼河勘探人員像用木梳梳頭似的,不知道將這塊土地梳了多少遍。不少人說,這裡的地下真的沒有開採價值。
以謝文彥為代表的遼河決策層對此並不悲觀,他們對石油地質有新認識。按照傳統對古潛山成藏認識,因為油氣輕,往上走,成藏在受過風化石頭表面,在業內被稱為“風化殼成藏理論”。這個理論一直是石油勘探的金科玉律,統治了石油勘探半個多世紀。
在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曉光告訴記者,千萬噸穩產是遼河油田長期發展目標,而穩產的關鍵在資源,我們的任務就是不斷發現優質油藏資源,實現資源增儲。他指著《遼河坳陷油氣勘探成果及部署圖》將近年來一個個成果及分布指給記者。李曉光說,按照傳統的“風化殼成藏理論”,這樣的領域應該都勘探開採完了,要尋找到新油氣資源,必須進行理論創新,向窪陷及斜坡區進軍。雖然難度大,但領域廣闊。
他說的理論創新指的是《變質岩內幕油氣層成藏理論》,2012年該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李曉光副院長說,以總經理謝文彥為代表的地質專家通過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大膽打破常規,將目光投向古潛山深處,提出了“生油岩埋藏有多深,含油底界就會有多深”的新論斷。該論斷具有裡程碑意義,正是在這個理論指導下,我們對油藏有了新認識,從而才有了新發現。
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的“代表作”是“興隆台古潛山”。所說的“潛山”,就是埋藏在地下的山。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的潛山,以太古界潛山為主,就是在幾十億年前,由於地殼運動形成的山。
興隆台採油廠地質研究所所長庄衡春告訴記者,在1973年時,就發現興隆台地下有油藏,但受當時認識水平的局限,認為即使有油,也不會太多。上世紀90年代后,“遼河人”又相繼打下40口探井,仍是收獲甚微。直至在新理論的指導下,古潛山的真實內幕才展現在世人面前。2004年,馬古3井在地下4300多米處的太古界潛山獲得了遼河石油人祈盼30多年的工業油氣流。
“當你思維模式轉變的剎那,你將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傳統的風化殼油氣成藏理論被否定,變質岩內幕油氣層成藏理論破繭成蝶。
得益於這一成果,遼河油田又在大民屯和茨榆坨潛山接連取得新發現,顯現出億噸級儲量規模前景,遼河的“家底”日益豐厚。目前“興古潛山”已形成百萬噸產能,此規模預計保持8年以上。在“興古潛山”一採油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開採出來的全是優質稀油,他們開玩笑說,可以直接加到汽車裡。
思想的解放不僅僅體現在“找油”上,近年來,遼河油田突破禁區,走出誤區,打開盲區,又提出老油田二次開發全新理念,全面激發了瀕於廢棄油藏深度開發的新活力。
老油田的二次開發,是 “遼河人”對石油開採的又一探索,被稱為石油開採的一次革命。
遼河油田以稠油為主,開採難度大,採收率在25%左右。雖然經過40多年的歷練,稠油開發技術已步入國際先進行列,25%的採收率已難能可貴,但在國家油氣能源需求剛性增長的今天,在勘探程度高、資源遞減快的現實問題面前,如何讓老區煥發新春,如何大幅度提高採收率,是擺在“遼河人”面前的重大課題。
遼河油田二次開發,本質是實現老油田的新一輪開發,靠的是理論的創新,技術的創新,核心是大幅度提高採收率。
遼河油田開發項目部副處長於天忠拿出一大摞地質資料,向記者進行“科普”。所謂“二次開發”,就是重選開發方式、重構地下認識體系、重建井網結構、重組地面流程。遼河油田新海27區塊在進行“二次開發”之前已開採了15年,2004年日產油僅為37噸, 綜合含水率高達94.3%, 瀕於廢棄。通過“二次開發”,利用水平井技術和熱力採油技術,改變滲流方式,這一區塊日產油已提高到360噸,相當於一次開發時期的峰值產量。
支撐“二次開發”的關鍵是科技進步。遼河油田不斷發展核心技術,攻克關鍵技術,完善配套技術,形成了以中深層稠油蒸汽驅、蒸汽輔助重力泄油和水平井為核心的技術系列,近年來,火驅、深部調驅、二元驅系列技術也逐步成為“增油”的利器。
水平井,通俗地講就是油井從“豎”變“橫”,讓鑽探到地下的鑽杆“橫著走”,哪裡有油,就往哪裡鑽,這不僅減少了打井數,產量也大幅提升。目前,遼河油田建成水平井已突破1000口,在中油系統排在第一位,以佔油區6%的開井數,承擔了26%的年產量。
蒸汽輔助重力泄油(簡稱SAGD)技術源自加拿大,其原理就是在注汽井中注入高干度蒸汽,蒸汽在地層中形成蒸汽腔,蒸汽腔與油層中的原油發生熱交換。被加熱的原油降低黏度和蒸汽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動,從水平生產井中採出。蒸汽驅就是將蒸汽注入到一口或多口井中,將地下黏度較大的稠油加熱降黏,然后在蒸汽蒸餾的作用下,把原油驅向鄰近多口生產井採出。
說起用SAGD技術開採稠油,就不能不提一個人,他叫楊立強,遼河油田SAGD項目部主任。
楊立強他們啟動試驗SAGD技術之初,當時應用該技術最好的加拿大專家就給潑了冷水,他們認為SAGD技術不適合遼河油田,因為遼河油田油藏埋深,遠超過國外的500米,搞SAGD沒有成功先例。但年輕人敢想敢干的天性,讓楊立強他們沒有被國外的權威結論嚇倒,而是開始進行大膽試驗。
為了解決蒸汽從地面注入地下過程中,深層要比淺層散失更多熱量、無法稀釋超稠油的問題,他們將主攻方向選在改變現有注汽工藝上,即提高注汽溫度。在室內物理模擬試驗時,連續失敗20多次,但他們沒有氣餒,對每一個失敗模型進行逐一解剖。又經過近兩年的試驗,2004年終於在試驗室取得成功。為了將SAGD實際應用在採油中,楊立強他們吃住在井場,夏天蚊叮虫咬,冬天寒風刺骨,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使採收率達到了比較理想的60%。
開採率從25%提高到60%,不僅是遼河油田,也是中國石油系統歷史性的突破。
2006年10月26日,遼河油田SAGD項目通過了由15位院士、專家組成的鑒定驗收。這項技術的創新填補了多項國際石油行業空白,在世界上首次提出驅泄復合和強制循環預熱理論,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抽油杆大排量舉升裝置,高干度注蒸汽、地面集輸等技術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先后取得5項創新成果,獲65項國家專利。
2005年以來,遼河油田評價適合二次開發的單元有200多個,可增加可採儲量2.6億噸。截至2012年,遼河油田已在75個單元開展先導試驗或規模實施,其中重建井網二次開發40個單元,方式轉換和深部調驅35個單元452個井組,二次開發年產量達到305萬噸,較不實施前增產203萬噸。遼河油區綜合遞減率由以往的10%以上降至目前的6%以下,為歷年最好水平。二次開發區塊總體採收率較實施前提高了15.6%。單井日產油與不實施對比提高1.9噸。
遼河油田實現“百年夢”又有了一項重要保障。
在視察遼河油田二次開發工作時,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董事長蔣潔敏高興地說:“你們把幾年前的概念變成了現實的生產力,由潛在的資源潛力變成了現實的資源基礎,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的事情。”
“二次開發在遼河油田的成功實踐為推動中國石油老油田二次開發起到了示范作用,對中國石油是‘功德無量’!”原中國石油副總裁胡文瑞在中國石油二次開發工作現場會上對遼河油田二次開發工作做出了高度評價。
更為戲劇性的是,近年,遼河油田的SAGD開發技術開始在加拿大、委內瑞拉等國家應用。在SAGD技術上,加拿大曾是老師,而如今學生不僅超過了老師,還把從老師那學來的技術應用到老師的家鄉。
據了解,為實現遼河油田在較長時期內原油產量穩定在千萬噸以上的戰略目標,2012年8月,這個油田正式啟動了“千萬噸持續穩產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科技專項。該專項初步形成四大增儲格局、五大開發工作布局,建立了千萬噸再穩產10年的技術構架,並一改過去油田科研戰線分散作戰的模式,成為多領域、多學科、多家合作單位統一規劃、集中部署的攻堅戰。
超越來自於思想解放。思想的解放讓遼河人的頭腦更加睿智,眼界更加寬闊。“產量穩、成本穩、效益更要穩,規模增、實力增、效益更要增”——這是遼河油田新一年工作思路的核心。自2010年以來,他們抓住“氣化遼寧”這一契機,積極開拓燃氣利用業務,市場份額快速擴大。2011年6月,第一條主干供氣管線秦皇島-沈陽輸氣管道建成投產。2011年12月底,另一條干線大連-沈陽輸氣管道建成投產,兩條干線貫穿整個遼寧省。2012年,東北和華北地區季節調峰重點項目,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雙6儲氣庫主體竣工,預計2013年7月份投產。至此,兩線一庫的構架已基本形成,具備了170億立方米的供氣能力,為遼寧省提供了堅實的氣源保障。去年該油田又組建了能源管理公司,LNG業務迅速發展,已覆蓋全省14個市。通過“氣化遼寧”,企業自身實現年替換燃料油100萬噸,相當於再建個百萬噸油田。天然氣業務已經成為遼河油田做好整體發展大文章不可或缺的內容。
管理提升譜新篇
遼河油田有50余家二級單位、11萬多員工、2萬多口井,分散在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13個市(地)、35個縣旗當中。點多、面廣,管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這是謝文彥對企業管理的認識。企業管理的關鍵是財務管理。中國加入WTO,與世界經濟接軌,國際金融危機,油價大幅度下滑,遼河油田深受其害﹔集團公司為應對金融危機,決定限產減輸,遼河油田投資大幅度減少﹔而遼河油田職工沒有減少,工資水平隨著物價上漲不斷攀升……遼河油田財務部副部長孫德群告訴記者,財務工作主要是三項:資金、預算、核算。他們要做的,就是加強財務管理,開源節流。
遼河油田在資金使用上,第一次引入市場機制。過去,沒有錢了,伸手向集團公司要,缺少投入產出意識。從2011年開始,誰用錢,要向油田公司申請“貸款”,該貸不該貸,公司財務部進行審查,如同意貸款,用錢單位要按資金市場規則照付利息。如此一來,誰用錢就要考慮了,隻花不算的毛病得到糾正。
預算開始嚴格執行了。孫德群說,生產部門和財務部門是一對矛盾,做預算時,生產部門爭著多做,一說削減預算,削減誰誰叫喚,因此,平衡預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如今,財務部門按成本評價下指標,然后,每個月對預算情況進行跟蹤,月月有通報。每季度召開一次預算重點分析會,領導及各主要生產經營部門負責人到場,對超預算單位,除責令嚴格執行預算外,還要在資金使用上限制,增強人們執行預算上的“法制”觀念。近年來,盡管油田經濟規模逐年提高,但招待、差旅、辦公、會議、出國五項費用卻是逐年削減。
一個運轉高效的企業,一定是制度規范能夠得到認真貫徹執行的企業。遼河油田企業法規處副處長許萬利告訴記者,從2008年下半年起,他們就開始對油田所有規章制度進行清理、修訂,廢止了老制度267項,建立完善了252項,使企業管理制度化水平得到了新提升。2012年,為使企業管理更加順暢、高效,遼河油田公司全面啟動體系融合工作,進一步劃清管理界面,合理分配管理權限,簡化管理流程,逐步形成了制度、流程、標准相對統一的管理平台,有效解決了企業制度體系內容、職責交叉,工作流程和基層資料相對繁瑣等問題,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全年優化制度65項,完成7個方面24個管理流程的優化簡化工作,下放審批權11項。
針對隊伍規模大、冗員多、業務結構不合理、工作效能相對低等矛盾,一場涉及多個系統、牽涉到幾萬名員工切身利益的內部重組整合大戲,於2011年精彩上演。 謝文彥與班子成員一道,按照專業化、集約化、一體化要求,積極穩妥實施結構調整和業務整合,優化配置各類資源,把握好改革力度和節奏,妥善處理各方利益關系,如期完成了物資供應、工程技術、教育培訓、礦區物業、醫療衛生和油氣生產等系統的重組整合。共減少處級單位12個、科級單位251個、基層站隊272個,壓縮管理、技術人員編制1555人,100多名處級干部崗位變動。雖然本次重組整合涉及單位廣、人員多,但因為思想工作到位,措施得當,整個過程實現了“快、穩、順、好”。
遼河油田通過深化內部改革,著力調整優化產量、儲量、投資、組織、隊伍、分配等內部結構,使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一體化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他們還開展了項目管理和成本評價,建立了“整合機構、系統控制”的內控體系模式。研制、創建的油氣田效益評價系統,在中國石油13個油氣田公司推廣應用,成為行業品牌工程。探索建立油氣生產過程六個工藝階段、148項定額的成本評價體系,開中國油氣田之先河,被稱為“油田企業管理的革命”。把創建“五型五好”班組活動納入企業管理體系,加強標准化建設,實現了基層建設規范化、基礎工作精細化、基本功訓練體系化,使企業的最小細胞活力大增。
遼河油田加強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從上到下,層層參與,層層落實。曙光採油廠對所有油井進行分析、評價,將油井按採油成本劃分為四個等級,即高效、有效、無效、高風險。有針對性地提出上高效、穩有效、限無效,對高風險井堅決不投資的生產策略,使噸油成本大幅度下降﹔歡喜嶺採油廠將百種浪費問題,分門別類地分解到各科室,再下分到各油井,讓每一名員工都參與到加強企業管理中。僅油井檢泵周期就從129天,提高到165.8天﹔興隆台工程技術處將成本劃分成若干板塊,將千萬元以上11個成本板塊,作為精細管理的主攻點,明確了責任單位,責任領導,細化了管理流程,實行了月清月結。如油料費用成本年3000萬元,該技術處按照台上設備和行走設備進行分類,實行單車(台)核算。將合理化建議活動重點放在科、處級管理干部,要求必須人均一條,102名干部共提出370條,僅已經落實的63條就創效1200萬元。由於成本管理加強,2012年該技術處全年降低成本5%,節約2500萬元。
喚起員工同心干
2010年9月,周灝調任遼河油田公司黨委書記。一來到遼河油田,他就一頭扎進基層,走到群眾之中。從烈日炎炎的大沈管線施工現場,到位於荒涼邊遠油區的夫妻小站﹔從馬達轟鳴的加工車間,到黃土漫卷的西部高原鑽井小隊,兩年時間裡,周灝走遍了油田所有二級單位,與近千名一線員工進行面對面交流。
如此調查研究,讓他對遼河油田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他清楚,遼河油田已勘探開發40多年,穩產的壓力不斷增大﹔深化改革持續重組,員工的心理經受著嚴峻考驗﹔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放緩,都對遼河油田的發展產生著很大影響。要戰勝這些困難,實現“遼河百年夢”,更需要我們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更需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方針。
“深入遼河看遼河,跳出遼河看遼河﹔立足遼河發展遼河,走出遼河發展遼河”、 “怎樣增強黨員干部黨的意識、群眾意識和公仆意識”、“鞏固提高‘紅色遼河’、開發拓展‘綠色遼河’、探索創建‘藍色遼河’”……經過深入調查和認真思考,周灝書記提出了一系列從公司班子成員到普通員工,從生產管理干部到黨務工作者都要認真思考的命題。
實現“遼河百年夢”,關鍵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遼河油田黨政主要領導帶頭,公司班子全員參與,深入持續重組單位、經營困難單位,講形勢,講任務,聽心聲,解難題。
“打造遼河新形象,提升油田軟實力,實現事業新發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迅速展開。
“萬名黨員進黨校”活動啟動,“黨務干部大培訓”工作啟動。
以“奉獻石油當先鋒、我為黨旗添光彩”為主題的“黨員先鋒工程、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等創優創效活動、黨內實踐活動如火如荼。
面向勞動模范、科技人員、一線員工、外部市場、油田礦區、困難群體的“六走進六服務”活動,由幫扶困難群體向服務全員轉變。
從“春暖行動”到“安心工程”,萬余名團員青年志願者重點服務外闖市場員工家庭。
推進“辦實事解民憂惠民生”活動﹔關愛離退休職工,實施各類幫扶超過兩萬人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遼河油田組織了“立足崗位做貢獻,叫響我是共產黨員”巡回報告,全國見義勇為英雄王東、中國石油榜樣文建明的先進事跡感動、教育著油田員工們。
一個接一個的發動、組織、服務等活動,就是要喚起員工同心干。
遼河油田11萬員工被發動起來了,他們立足崗位,為構建遼河油田“百年大廈”添磚加瓦。
2010年9月,“全員精細管理、杜絕百種浪費”活動在全油田開展。此次活動成員單位有36個,幾乎包括了黨政工所有部門,參加活動對象包括每一個崗位上的員工,活動時間從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參加部門、員工之多,持續時間之長,在遼河油田開展活動歷史上是第一次。遼河油田專門制定了考核辦法,同時,一年確定一個主題,如2011年的活動主題是“我想我做我節約”,2012年活動的主題是“人人踐行崗位節約”。
2011年5月3日,遼河油田公司將現有21名集團公司級技能專家和80名油田公司級技能專家等組成13個技能專家工作室,配備專門的辦公室,公布專家特長、辦公電話、手機號碼、QQ號和電子郵箱等。這些工作室涵蓋7個油田主要操作工種。該集團公司級技能專家、茨榆坨採油廠採油高級技師曹建新,每天接聽四五個咨詢電話,成功解決停井挖潛、出砂井結蠟井防治和故障處理問題。曙光採油廠柳轉陽等技能專家工作室,不僅成為員工解決生產難題的好幫手,還承擔起本單位參加技能大賽選手的培訓工作,以及市技術比賽試題和比賽規則的編制和咨詢任務。
一線員工高興了,他們說在生產中不論遇到什麼“疑難雜症”,都能馬上聯系到專家對口的“名醫”,通過“問診”解決技術難題。如果通過電話、郵件等不能消除“頑症”,“醫生”還可根據需要“出診”,現場對“疑難雜症”施治。很多員工還經常登門學藝,尤其技能大賽之前,很多人來到“技能專家工作室”向專家求教。遼河油田因勢利導,請技能專家們擔負起部分職工培訓任務。為此,技能專家們自編、參編培訓教材9本,培訓員工近1.2萬人次。
遼河油田公司為員工們奉獻聰明才智搭建起一個又一個平台。
54平方公裡的興隆台古潛山藏油地塊全部在盤錦市主城區——興隆台區地下,地上住宅、辦公樓、商廈等鱗次櫛比。而石油開採需要鑽井、鋪設管道,需要征地,同時,石油開採過程是否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等,都是擺在遼河油田人面前的難題。據悉,在城區採油也是世界性難題。
遼河油田科研人員先后制定了16套開發方案,對每套方案都進行模擬實驗,在反復分析研究論証之后,形成了“縱疊平錯三維井網重力驅”開發模式。根據地下藏油情況,將水平井設置為四段七層,而世界類似地質開採隻有2層。每一口水平井產量相當於2.5~3口直井,這樣,加上恢復老井使用,征地量大幅度減少。
每次部署新井時,負責該區塊開採的興隆台採油廠都請專業公司做安全評價﹔為了降低鑽井時噪音擾民影響,施工過程中,將喊話、鳴笛等改為旗語﹔興隆台採油廠安全部門給附近居民下發印有宣傳警示內容的台歷、水杯等,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識﹔所有井站、聯合站等都進行美化、綠化。
“遼河人”用超乎尋常的智慧,既採出了“地下油”,又保住了“地上樓”。
在遼河油田,33萬員工及家屬正循著“百年遼河”的夢想,萬眾一心,埋頭苦干,持續做好遼河陸上傳統根據地油氣發展大文章,進一步鞏固提高“紅色遼河”﹔扎實推進天然氣業務和“氣化遼寧”工程,進一步開發拓展“綠色遼河”﹔加緊實施海上油氣勘探開發,進一步探索創建“藍色遼河”。
33萬員工家屬都是“百年遼河”的追夢人。(記者 顧威 通訊員 王海智 武增濤)
(責編:王澤、段欣毅) |
全總要聞
-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頒布實施以來 工會維護…
- 新時代更要發揮好職工主力軍作用
- 李玉賦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總工會界別聯組會議
- 工會界委員聚焦新業態勞動權益保障問題
- 全國總工會召開黨組會議 傳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
-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京開幕
-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5日上午9時開幕
- 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
- 十二屆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別圍繞職工權益維護問題建言…
- 工會界委員帶著職工心聲上兩會
全總發布會
- 全總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8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 2018年工會“兩節”送溫暖新聞發布會實錄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
- 民生專題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
- “五一”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