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基層辦實事 “心”入職工暖萬家
----全國各級工會為職工群眾做好事辦實事綜述
2013年08月06日17:32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人民網北京8月6日電 “工會扶持我成為致富能手,我能夠致富,是組織上的功勞。所以,我有義務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提起工會的助困脫貧舉措,徐鐵柱感激地說。徐鐵柱是黑龍江伊春茂林河林場的下崗困難職工,在鐵力林業局工會的幫助下,身殘志堅的他發展冷水養魚項目,工會為他設計發展規劃,提供2萬元啟動資金,多次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在工會的長期幫助下,徐鐵柱的冷水魚養殖規模不斷發展,現已建成了一個具備孵化、放養、越冬能力的綜合養殖基地,年出產6萬斤鮮魚,並帶動四方群眾養魚致富。
多種形式幫助困難職工創業脫貧只是全國各級工會為職工群眾做好事辦實事的一個縮影。2012年1月7日,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發《關於開展“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的意見》,正式啟動以開展調查研究、宣傳政策法規、促進企業發展、推動解決困難、推進重點工作為主要任務的服務職工活動。活動開展一年多來,工會干部走出機關、走出辦公室,深入廠礦企業、車間班組,始終把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作為開展服務職工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工作日志、民情日記本隨身攜帶,認真傾聽職工所想所需所盼,實打實地為職工和企業出實招、辦實事,使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了工會組織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娘家人。
據對天津、山西、遼寧、吉林、江西、湖南、陝西、青海等8省(市)的統計,各級工會自活動開展以來共幫助基層和職工解決各類困難和問題95749件,平均每個省份做的好事實事超過11900件。
主動回應職工關切和期待,認真聽取職工群眾意見,工會做好事辦實事更具實效
有的放矢地辦實事,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了解民意,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在群眾的所思所盼中找到服務方向。與職工群眾需求的契合度高,是各地工會開展服務職工活動,為職工群眾做好事辦實事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特點。
服務職工活動的首要任務是廣泛調查研究,工會系統上上下下都編印了調研方案、訪談提綱、宣傳手冊,為每名工會干部印制了工作日志和民情日志,確保每一個困難和問題都來自於工會干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的走訪過程中,來自於與職工群眾的交流談心中,都是在服務職工活動中走訪調研發現后、採取針對性措施解決的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
服務職工活動開展過程中,甘肅臨夏州總工會了解到甘肅惠達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部分退休職工在工資分配、住房補貼等方面有著強烈的利益訴求,很多是這個歷經三輪改制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臨夏州總工會深入企業職工,經過7個多月的艱苦工作,協同該集團公司工會,協調企業為退休職工發放慰問金532萬元,加上增繳的醫保金200多萬元,共計732萬多元,解決了退休職工的訴求,企業經營保持了連續性和穩定性,維護了企業穩定、社會穩定。
職工群眾受益多、受益實,才普遍稱贊工會做的事是雪中送炭。西藏農牧區農牧民平常的醫療條件有限,西藏自治區總工會把送醫送藥活動作為服務職工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內容,每年在夏季施工季節,組織大醫院醫療專家向奮戰在青藏鐵路、拉日鐵路、青藏聯網、旁多水利樞紐、藏木水利樞紐、青藏公路護路養護段等施工現場的一線職工、農民工開展送醫送藥義診活動。“工會組織把大醫院的醫療專家帶到我們身邊,服務職工就應該像這樣雪中送炭,工會組織不愧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不愧是我們的娘家人。”一名青藏聯網職工如是評價。
為民踐諾重實效。“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工會是農民工之家,農民工是我們的兄弟姐妹”,這是工會向農民工兄弟作出的庄嚴承諾。在服務職工活動中,長春市總工會了解到,長春建工集團建筑工地每年有近10萬農民工,其中農民工夫妻約佔6%,總人數在6000人左右,“同勞動但不能同生活”是這些農民工夫妻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白天夫妻同吃苦,晚上不能一塊住”、“想讓媳婦來團圓,去住旅館太費錢”,農民工夫妻自編的順口溜表明了他們心中的酸楚。“創造條件,試點建立夫妻房”成為長春市總工會為特殊群體解決現實需求的突破口。經過長春市總、長春建工集團行政、工會等多方推動,首批20套夫妻房已於今年5月建成並交付使用,圓了農民工夫妻多年來“同勞動同吃住”的夢想。
真正把職工群眾所思、所盼、所需的事和工會想干、能干、該干的事結合起來,工會組織做好事辦實事就更有實效,就會讓職工群眾切實感受到“工會組織就在身邊”,“加入工會就是不一樣”。
進一步拓寬服務職工的途徑、豐富服務職工的內容,把好事實事做到職工群眾心坎上
“以前沒活兒的時候隻能在車裡坐著,現在好了,我們也有地方放鬆身心了。”在北京,隻要向的士司機問起首都機場T3航站樓“的士職工之家”,總能聽到這樣的回答。
這是各地工會在服務職工活動中創新服務、拓寬渠道,不斷創新工會服務體系的生動寫照。於2012年12月4日揭牌啟用的“的士職工之家”,是北京市總工會在服務職工活動調研后,投入50萬資金建設的多功能文化服務場所,司機們在這裡可以免費上網、讀書看報,遇到勞動糾紛等問題還可以得到免費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
T3航站樓“的士職工之家”建成以來,每天接待出租汽車司機200至300人,遇有法律咨詢服務日等人數要超過300人,共接待進站的士司機約4.3萬余人次,已成為北京市總工會三級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窗口,是滿足的士司機這一特殊的職工群眾現實需求而提供的個性化服務平台。
職工需求各有不同,實際情況千差萬別,隻有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創造性開展工作,工會才能把好事實事做到職工群眾的心坎上。
農民工專業知識缺乏、技能不足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發展。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學習融入城市生活,但由於閑暇時間少、經濟不允許等原因,不能及時、便捷、有效地接受專業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如何解決農民工兄弟的實際需求?各級工會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安徽合肥市總工會嘗試依托市職工大學場地、師資優勢,採取免費的“學歷加技能”的培養模式,通過兩年半的系統學習和培訓,農民工畢業后取得“雙証”,即大專畢業証和職業技能証,國家承認學歷。2012年2月13日,首批109名農民工大學生在合肥市職工大學正式開班上課。這些農民工大學生都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重返校園激發了我學習的渴望和夢想,也為實現自身更好發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合肥熔安動力機械有限公司工作的農民工、2012級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楊磊磊真情地說。
深圳是企業大市、用工大市,全市職工總數超過800萬,其中80%以上是來深務工人員,而來深務工人員中又有70%左右是新生代農民工。據深圳市總工會調查,超過70%的新生代農民工認為自己在外打工遇到的首要困難是“沒有技術和文化偏低”。2012年初,按照服務職工活動的要求,深圳市總工會認真分析在深務工人員的需求,提出了“新工人、新市民,大培訓、大提升”的職工發展新理念和培養目標。該市各級工會和市職工繼續教育學院共選取了首批50家有代表性的規模企業開展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去年共幫助1001名農民工圓了“大學夢”,為1000名農民工圓了“技能夢”。今年,已有200多個工種的技能培訓班開班,培訓職工超過5萬人。
重在解決問題,貴在取得實效。各級工會高度重視廣大職工的多樣化需求,紛紛創新理念方法,豐富服務內容和手段,不斷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使服務職工活動的成果真正體現在職工群眾得實惠上。
探索完善服務職工群眾的經常性機制,實現為職工做好事辦實事的常態化、長效化
“職工群眾關注的熱點,就是工會工作的重點。職工群眾的呼聲,就是我們行動的方向。”在西寧特殊鋼集團公司,青海省總工會服務職工工作組根據企業和職工提出的困難,幫助企業建立困難職工幫扶站2個,為企業解決困難職工幫扶資金40萬元,年內新建職工書屋3個。
困難職工幫扶,是工會的“常規工作”,但由於職工困難問題總有新情況,如何與時俱進地創新方式和載體,如何進一步完善困難職工幫扶機制,便成為各地工會的必答課題。
遼寧作為我國的老工業基地,企業和職工多、城市化程度高,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增長的職工需求給新時期的工會幫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以來,遼寧省總工會在鞏固市、縣(區)、鄉(鎮)三級服務幫扶體系基礎上,又在全會提出了“兩個延伸、兩個覆蓋”的總體要求,全力推進工會服務幫扶向企業延伸、向社區延伸,努力實現服務幫扶在企業全覆蓋、在社區全覆蓋。在推進規模以上企業普遍建立工會服務幫扶站的同時,通過建立社區服務幫扶站,把不具備獨立建站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涵蓋其中,有效地擴大工會服務幫扶工作覆蓋面。目前,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建立服務幫扶站7298個,建站率90%﹔全省社區建立工會服務幫扶站3744個,建站率95%。
將加強源頭參與、完善幫扶機制作為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的著力點,哈爾濱市總工會協調政府9個部門制定的《關於建立完善困難職工扶貧解困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於今年5月23日經市委、市政府兩辦轉發,為困難職工構筑了扶貧解困的制度防線。《意見》明確了建立完善困難職工動態管理、就業援助、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7項幫扶機制。
急職工群眾之所急,解職工群眾之所憂。各地工會在做好事辦實事過程中,注重用創新的思路和方法解決職工的困難和問題,探索完善服務職工群眾經常性機制,以此確保為職工做好事辦實事的常態化、長效化。
推動有政治安排的企業經營者帶頭支持工會工作,能夠在社會上產生示范效應、連鎖效應和導向效應。基於這一發現,上海市總工會在總結奉賢等區縣工會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將企業經營者政治安排與履行社會責任挂鉤作為重點工作全力推進,並形成長效機制。如今,帶頭建立工會組織、集體協商制度、職代會制度和為職工辦實事等,正成為上海有政治身份經營者所在企業的“規定動作”。
辦一件實事,暖一片人心,聚一份力量。扎扎實實立足職工群眾,踏踏實實做好事辦實事,重點是探索完善服務職工群眾的經常性機制,把幫助職工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制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用心丈量民情,用情排解民憂。到職工群眾需要的地方去做好事,到職工群眾困難的地方去辦實事,各地工會圍繞大局、主動作為,通過一系列創造性的工作,協調解決了一大批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贏得了各地黨政、企業和職工群眾的贊譽。各級工會在真心實意為基層和職工服務的同時,收獲的是工作作風的深刻轉變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確保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不虛、不空、不偏。
(責編:申亞欣、段欣毅) |
全總要聞
-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頒布實施以來 工會維護…
- 新時代更要發揮好職工主力軍作用
- 李玉賦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總工會界別聯組會議
- 工會界委員聚焦新業態勞動權益保障問題
- 全國總工會召開黨組會議 傳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
-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京開幕
-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5日上午9時開幕
- 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
- 十二屆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別圍繞職工權益維護問題建言…
- 工會界委員帶著職工心聲上兩會
全總發布會
- 全總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8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 2018年工會“兩節”送溫暖新聞發布會實錄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
- 民生專題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
- “五一”新聞發布會
- 全國總工會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