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热点专题>>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十三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彰标兵个人

刘向红:一颗脑袋三颗心 善于适应不同角色

2013年10月09日15:18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刘向红,男,41岁,汉族,中共党员,合肥市庐阳区城市管理局清洁一队队长。

    退伍近20年,他的身上依旧保留着军人本色,即便不在军营,工作起来也如行军打仗,似乎永不疲倦,“拼命三郎”的劲头让身边所有人敬佩。然而,铁汉也有柔情,他当上了环卫工的带头人,对于管理充满了智慧,总能想出很多“金点子”解决难题;对待下属环卫工,他粗中有细,亲如父母兄妹,生日送上祝福,夏日寻找阴凉歇脚地。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环卫工作者,1000多名环卫工口中“最贴心的好委员”。

不舍军人本色,工作他是“拼命三郎”

    1994年退伍后,刘向红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合肥市中市区市容委运输车队,一转眼到了2003年,他从运输车队调到庐阳区城管局清洁二队做副队长。9年过去了,他不改军人本色,依旧雷厉风行。一到清洁队他就发现,这里的工作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不是拿扫帚扫马路这么简单。大马路上的垃圾怎么扫,绿化带里的垃圾怎么掏,什么温度要降尘,什么温度不能洒水,处处有学问,处处有门道。新工作新挑战,刘向红拿出了当年在部队的钻劲和认真劲,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里的工作做好。

    从那以后,每天凌晨4点多钟,庐阳区各个路段上就会经常出现这样一个身影:一个穿着环卫工作服的男子,骑着自行车来回穿梭。这个身影就是刘向红,他每天凌晨4点多会准时出现在路段上,跟环卫工们一起清扫马路,随后还会跟着垃圾收集车查看收运过程,了解其中每一个环节。

    环卫工们凌晨4点上班,到中午12点就可以换班休息了,但同样早起的刘向红却不能休息,他还要到路段上跟工人们聊天,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尽管副队长也是工作在最一线,但下面却有500多环卫工,了解他们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刘向红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终于将全部工作烂熟于心,也对500多环卫工有了基本的了解。

    2008年罕见的雪灾,让很多人再一次记住了刘向红。大雪肆虐,城市交通基本瘫痪,保通行成了最紧要也最严峻的考验,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任务都落到了环卫人员身上。接到任务后,刘向红连夜组织人员购买了必须的铲雪设备和工业用盐。可是雪情还是超过了先前的想象,是50年一遇的大雪灾。面对这样的考验,刘向红第一个冲在最前面。

    从2008年1月25日,合肥下第一场大雪开始,他的身影就从家中“消失”了,他领着大家清桥头、铲马路,连续7天都没回家。饿了,就吃方便面、面包冲饥;有时早上买的饭团,在怀里一揣就是一整天;放在环卫车驾驶室内的馒头,等想着吃的时候,早就冻成了冰疙瘩。刘向红脚上的球鞋早就被雪水浸透了,双脚也泡烂了,踩进洒了工业盐的雪水里,肿烂的双脚更是会钻心地痒疼,但他却说没时间换,而且换了也没用,还会被浸湿的。就这样,刘向红在雪地里坚持了7天7夜,保证了城区道路畅通。

    2012年开始,合肥市进行垃圾收运方式改革,为确认在哪些地方摆设垃圾桶、在何时清运垃圾比较合适,刘向红又是每天晚上跟着垃圾收集车跑通宵。前后整整花了半个月时间,终于把基本情况摸清,全区每天300多吨的生活垃圾在全合肥市率先实现桶装车载,让又脏又臭的垃圾池和小板车从此成为了历史。

实干巧学,做起管理他像“智多星”

    时任清洁队队长的刘向红还有一个绰号,就是“马路队长”。他不坐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每天都泡在马路上,跟环卫班长聊天,跟环卫工们交流,总是不断琢磨如何改进工作。实干加巧干,他还真琢磨出了很多门道。

    影响最大,在行业内也最具示范效应的,应该算是“两把扫帚并一把”。在2003年时,庐阳区的道路清扫还是两个部门来负责的:人行道由街道来负责清扫,其他部分由城管部门来负责。刘向红到了清洁队后,每天都跑到路段上去观察,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由于两个部门上路清扫的时间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同一个路段常常出现两种景象,快车道上很干净,但人行道上却很脏;而且由于是两个部门负责,时常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向红提出了一个建议:两把扫帚并一把,人行道和快慢车道全部都由城管清洁队来负责清扫。这个建议要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阻力,因为街道清扫人行道是有经费补助的,如果合并的话,街道的这笔经费就没有了。尽管阻力很大,但为了城市整体环境的整洁,刘向红反复向有关部门建议,最后这个建议终于被采纳了,并在全市推广,整个城市的清扫保洁都上了一个台阶。

    刘向红还琢磨出了很多东西:以前还没有发明湿扫车,驾驶员开着清扫车一过,那是漫天烟尘。驾驶员扫完一个路段下来,浑身上下全是灰。经过反复琢磨,反复试验,刘向红给清扫车装上了一个喷水装置,在清扫前先喷雾,这样就没有扬尘了,这也是最早的“湿扫车”了。大型垃圾收集车进不了慢车道,无法清洗垃圾桶,刘向红就想办法改造了小型收集车,加装了一个小水箱,既能收集垃圾,又能清洗垃圾桶,一举两得。

    合肥市目前正努力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迈进,因此对市容市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刘向红推出了“星级路段”的管理新模式。这个模式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环卫工、驾驶员、路段、车辆等全部在内,都施行“五星”考核评比,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获得“五星”的将受到奖励,而表现不好的将受到一定的处罚。

铁汉柔情,关心环卫工他如“及时雨”

    刘向红看上去人高马大,而且还是当兵出身,但是在粗犷的外表下,他却有一颗非常细腻的心。对于局里的每一个环卫工,年纪大的,他视为父母般尊重;同龄人,他视如兄弟姐妹般真诚相处,将心比心,将心贴心,正因为有了刘向红的种种关心,尽管做环卫工很苦很累,收入也不高,但一线的环卫工们却“死心塌地”跟着他,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跟着刘委员,我们就算累一点,心里也高兴。

    庐阳区城管局有1000多名环卫工,刘向红会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子,这个本子上记着其中每一个人的生日。1000多人,平均每天都会有两三个人过生日,因此刘向红几乎每天都要做这样一件事:亲自到路段上,给过生日的环卫工送上一张生日贺卡和一份小礼物。贺卡与小礼物加起来可能也就值10块钱,但是这对环卫工们来说,可是一种莫大的关心和鼓励。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马路上的温度都高达50多度,环卫工们的辛苦可想而知。刘向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能不能给他们找个歇脚乘凉的地方?沿街有不少大商铺,留个角落给环卫工歇歇脚乘乘凉该多好。于是刘向红开始一家一家地跑,每个路段都挑选几家较大的店铺,跟老板反复商议。终于,在反复努力下,很多人被刘向红的真诚所打动,同意开设一个专门的区域让环卫工进来休息。刘向红给这样的休息点取了个温馨的名字——清凉驿站。于是,当高温酷暑来临时,沿街不少店铺都挂出了“清凉驿站”的温馨招牌,而这背后是刘向红对一线环卫工的关心。

    在平时对一线环卫工严格要求的同时,刘向红还特别会体谅大家。如果环卫工有亲属生病了,刘向红会主动让其回家照料,哪怕人手不够自己上路段去清扫,也不会不让其回家的。就是在2008年罕见的雪灾面前,刘向红也特别体谅大家的辛苦,科学地进行人员调配,他自己一直坚持了7天没有回家,但环卫工们却得到了轮班休息,没有一人因工作而受伤。

    环卫工在马路上作业,是个高风险的活,为防止意外,刘向红还特别想办法筹集经费,为每一个环卫工购买了人身伤害意外险。环卫工劝阻别人不要乱扔垃圾却得不到理解时,刘向红倡议为他们设立“委屈奖”,给环卫工一定的安慰;在逢年过节时,刘向红还会把外省的一些环卫工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过个团圆节。

    正是凭着这股“拼命三郎”的劲头,刘向红先后获得了省劳模,市、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城市美容师”等荣誉称号。

(责编:卫涛(实习生)、申亚欣)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