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亿万职工为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陈 郁

2013年10月17日10:00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会员数从1.23亿人发展到2.8亿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05亿人,平均每年净增会员1700万人;基层工会组织总数266.5万个,覆盖基层单位616.7万家,建会率达93.1%,职工入会率达87.6%……,10年来,中国工会力量不断壮大,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团结带领亿万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2013年9月,南沙、前海、横琴建设劳动竞赛在广州南沙启动。南沙、前海、横琴3大新区被全国总工会列为促进区域发展全国劳动竞赛示范区。这是继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第六个示范区。

  10年来,在西气东输、青藏铁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处处可见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广大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为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

  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全国各级工会把造就高技能人才与普遍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评聘“首席工人”等“学技术、练本领”活动,一大批知识型、创新性、专家型产业工人脱颖而出。全国总工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开展劳动竞赛的企事业单位覆盖面达78.4%,职工参与率达74.2%;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企业达73.5%,开展技能比赛的企业达55.9%;建立“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制度的企业有16.4万家,选树技能带头人35.9万人。

  同时,各级工会积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提高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素质。其中,“职工书屋”建设自2008年启动以来,至今已建设5万多个,吸引了3000多万名职工到书屋借阅、读书、学习。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建设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2400家;命名全国职工技能实训基地130家,并开通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网站,启动全国职工基本职业素质远程教学培训。目前,已帮助超过1226万名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帮助超过2043万名职工提升技术等级。

  根据全总制定的《全国职工素质建设五年规划(2010-2014年)》,各级工会将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使职工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职业道德建设更加深入,科学知识更加普及、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完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更加繁荣。

  构筑职工权益保护屏障

  2006年7月,世界最大零售连锁企业沃尔玛在中国建立第一家工会组织。外企工会组建的重大突破,把广大职工更广泛地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不仅使工会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也为其发挥好为职工维权作用凝聚了更强大力量。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建立乡镇(街道)工会40502家,建会率为96.8%,其中乡镇(街道)总工会13489个,乡镇(街道)工会联合会10162个。全国已建立基层工会联合会12.14万个,覆盖小微企业302.69万个。

  10年来,各级工会加强源头参与,积极反映职工诉求。据了解,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的55.7万条修改意见和建议中,绝大多数都来自职工群众和工会。仅2006年以来,全总就参与了20多部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全国省、地(市)级地方工会参与制定地方法达1429个,参与制定地方性规范文件4251个。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一个多层次的保障劳动者权益和工会权益、推动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体系已然形成。

  同时,各级工会积极探索各方联动的劳动争议调处方法,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创造了社会化维权、省际维权等新形式,让组建起来的工会切实发挥作用,成为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的“职工之家”。目前,全国各级工会共参与建立劳动关系3方协调机制2.4万个,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85.3万个。近5年来,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94.5万件,调解成功劳动争议案件94.8万件。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会法律援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全总联合司法部、全国律协探索通过志愿法律服务和购买法律服务等方式,组建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和职工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借助社会力量为广大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目前,全国已建立工会法律援助服务机构4.2万家,有法律援助服务人员12万名。近5年来,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9.8万件,处理19.6万件。

  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12年4月,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职工和企业双方代表5个多小时的充分商讨,我国第一份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诞生。

  10年来,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区域开展起工资集体协商,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三方协作、工会力推、企业和劳动者参与”的工作格局。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签订集体合同224.5万份,覆盖企业579.2万家,覆盖职工2.67亿人;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22.9万份,覆盖企业308.1万家,覆盖职工1.5亿人。

  多年来,各级工会在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各省市适时调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近5年来,全国31个省(区、市)最低工资标准年均提高幅度达12.6%;全国城镇非私营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8年的29229元增长至2012年的46769元,年均增长12.47%。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级工会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健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3方机制,发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制度作用,促进了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为保障困难职工生活,多年来,工会已经形成“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打造了送温暖工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金秋助学等一系列帮扶品牌。目前,全国已建立县级以上工会帮扶中心3504个,基层工会帮扶站点17万多个。近5年来,全国总工会共争取中央财政补助全国困难劳模、帮扶困难职工及农民工专项资金53.5亿元,筹集送温暖资金217.2亿元;筹集助学款46亿元,共帮助336.6万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走进校园。(经济日报记者 陈 郁 )

(责编:陈稚瑶(实习)、段欣毅)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