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313.5米,潜水员游在深海(热点解读)

2014年01月13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1月11日23时40分,“双猛一建”(胡建、管猛、董猛)进入潜水钟。

  金国安摄

  核心阅读

  12日5时9分,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圆满完成。我国饱和潜水海上作业再创深度新纪录,达到313.5米,标志着我国饱和潜水作业技术的实际能力已跻身于国际水平。

  实验过程

  12日1时40分,潜水员钻出潜水钟,进入海底探摸巡查

  1月12日零时,北纬20度35分、东经115度18分的南中国海海域,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在指定船位上。上海打捞局饱和潜水员胡建、管猛、董猛三人搭乘的潜水钟与饱和舱分离入水,零时50分,潜水钟下放到了300米深的海底。

  1时40分,胡建打开潜水钟底部的门阀,下到了海里;之后,管猛、董猛分别钻出潜水钟,进入海底探摸巡查,巡回潜水深度达到313.5米。5时9分,3人乘坐潜水钟“电梯”安全返回到甲板上的生活舱里。按计划,早上8时,李洪健、罗小明、谭辉三名潜水员乘坐潜水钟再次下水,进行了第二钟下潜巡回作业。目前,6名潜水员在生活舱里减压,预计24日出舱,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中。

  据悉,1月9日13时,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上,6名饱和潜水员依次进入潜水系统的生活舱。舱门关闭,控制室工作人员向生活舱注入氦氧混合气体开始加压。10日上午,生活舱内的6名饱和潜水员完成第一阶段200米深度加压;当天下午,继续注入氦氧混合气体,开始向第二阶段250米深度加压。当日18时,“深潜号”从深圳赤湾码头驶向南海海域指定地点,执行中国首次深海300米饱和潜水作业。

  舱内生活

  呼吸氦氧混合气体,味觉变迟钝,冲马桶需有地面指令

  300米饱和潜水现场总指挥郭杰介绍,在300米海底,潜水员承受的压力是地面的30倍。作业完成后,需要在减压舱里过11天,才能完成减压。其间,潜水员的生活与常人有很大的不同:

  常人呼吸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混合体,呼吸过程是几乎没有感觉的轻松行为。300米饱和潜水员带队负责人胡建说,饱和潜水员呼吸的气体是由氦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体,氦气多,氧气少,混合的比例因海深不同而不同。呼吸过程倒不困难,但声音变得像鸭子叫一样。

  潜水员吃饭也与常人不一样。饭菜要通过生活舱上的一个圆柱一样的洞送进来。不能吃硬的,会损伤牙齿;不能吃黄豆等容易放屁的食物;不能吃萝卜、韭菜等味道重的食物;米饭、馒头需要使劲咀嚼,才能吃下去;味觉变迟钝,饭菜吃不出咸味来;要多吃牛排、鸡鸭鱼肉等高热量食物。

  6个人挤在长11米、宽3.8米、高3.5米的生活舱里。没有白天黑夜的感觉,睡觉不能关灯,以便地面上的监控室随时监控着潜水员的生命安全。由于容易疲劳,潜水员一天要睡12个小时以上。

  潜水员如厕、洗澡都在生活舱里,如厕、洗澡前后都要向地面监控人员报告。地面监控人员发出指令,潜水员才可放水冲马桶,并关上放水阀门。然后,地面人员再打开另一个阀门,把污物排到一个圆筒内。这样做的目的是,绝对保证生活舱里不出现漏气现象。

  生活舱里保持38摄氏度至40摄氏度,潜水员在舱里穿着短袖衬衣等宽松的衣服。下海作业时,穿的是“热水服”,流动着热水的水管密布在衣服的各处,以抵御海水的寒冷和补充潜水员呼吸而被带走的热量,保持潜水员的正常体温。

  应用前景

  可开展复杂水下安装、抽油、抢险打捞作业

  “深海300米饱和潜水探摸作业取得成功,为我国向深海要资源,向深海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奠定了基础。”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振亮说,本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我国深水抢险打捞能力和海洋工程作业能力。

  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认为,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取得成功,表明中国可以在更大深度下,开展复杂的水下安装、抽油、抢险打捞作业,可增强我国大深度水下各类应急抢险和环境救助能力,提高应对我国东海、南海及经济专属区政治、经济等紧急事件的能力。

  据沈灏介绍,上海打捞局自主研发出成套的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和标准;自行培养出深潜水技术研发人员、管理指挥人员、潜水员、生命支持和医疗人员、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依托的都是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深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

  据介绍,“深潜号”是我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具备300米饱和潜水作业能力的深潜水工作母船,船上装备的300米饱和潜水系统由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饱和潜水作业期间,6名潜水员生活在压力为31个标准大气压的生活舱内。

  目前,交通运输部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发5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

  (综合沈文敏、施洪兵和新华社报道)

  □什么是饱和潜水?

  饱和潜水是实现深潜水的关键技术。

  在常规潜水中,60米水深下,潜水员只能工作半个小时。这是因为潜水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加1个标准大气压。潜水员潜水完毕后,必须进行减压。如果不减压,在高压下溶解进潜水员身体内的惰性气体会残留在身体组织中,造成严重的减压病,甚至危及生命。

  所谓“饱和潜水”,就是在生活舱里加压形成高压环境,潜水员在舱里呼吸的是氦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使潜水员体内各组织体液中所溶解的惰性气体达到完全饱和的程度。潜水员可以在高压下停留几十天,待作业完成后,一次减压,返回正常生活。在不同的深度和高压环境下,混合气体的配比和加压时间都不同。

  □我国已亮相的潜器

  【“蛟龙号”】 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2012年6月,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潜龙一号”】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6000米级无人无缆深潜器。2013年10月,无动力下潜5080米,创下我国同类型潜器深海作业新纪录,可完成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探测、底质判断、海底水文参数测量和海底多金属结核丰度测定等任务。

  【“龙宫”】 深海移动工作站,被喻为海洋里的“天宫一号”。2013年11月21日,“龙宫”雏形——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成功进行水池试验,此实验平台为35吨级,海底工作时间可达12到18个小时,可载6人。

(责编:曾伟、段欣毅)
新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