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可下五洋捉鳖”
于宛尼
2014年01月13日08:41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1月12日,监视器显示胡建、管猛、董猛3名潜水员在水下展示国旗。新华社发
本报深圳1月12日电(记者于宛尼)今日凌晨2时22分,80后小伙儿管猛从潜水钟里钻出,像鱼儿一样对海底进行探摸,300米深海是他第一次尝试。6名潜水员出钟巡水3人次,这代表中国饱和潜水海上作业技术的实际能力提升到300米以上,已具备跻身于国际水平的饱和潜水技术国家。
此次作业中,在300米海底,潜水员承受的压力是地面的30倍。作业完成后,需要在减压舱里过11天,才能完成减压。
1月12日零时,北纬20度18分、东经115度09分的南中国海海域,海上东北风7级,阵风8级,涌浪2.8~3米,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依托先进的动力定位功能稳定在指定船位上后,上海打捞局饱和潜水员胡建、管猛、董猛三人随即搭乘潜水钟与饱和舱分离入水。
记者看到,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悬浮在海面上,船甲板上安放着用于潜水员加压、减压的生活舱和运送潜水员到海里的潜水钟。
据介绍,“饱和潜水”,就是创造出一种环境和条件,使潜水员体内各组织体液中所溶解的惰性气体达到完全饱和的程度,潜水员可以在高压下停留几十天,待作业完成后,一次减压,返回正常生活。
此次作业总指挥、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副队长郭杰说,6名饱和潜水员在水深压力相当于31个绝对大气压的高压环境中。控制室工作人员向生活舱注入氦氧混合气体加压。根据作业方案安排,本次加压需要45个小时,把生活舱加到与水下300米深度的同等压力。潜水员将面临高压神经症的严峻考验。
1月12日零时,甲板上的潜水钟被缓缓放进海里,零时50分,潜水钟下放到了300米深的海底。1时40分,胡建打开潜水钟底部的门阀,下到了海里;2时22分、3时33分,管猛、董猛分别钻出潜水钟,进入海底探摸巡查。早上5时9分,3人乘坐潜水钟返回到位于甲板上的生活舱里。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王振亮表示,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我国深水抢险打捞能力和海洋工程作业能力,对保证我国水上交通安全、挺进深海、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曾伟、段欣毅) |
全总要闻
- “一封女工来信”引出一件委员提案
-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亟待落实
- “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让女职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线代表:建立技术津贴制度,让技高者多得
- 一场一线劳模和职工代表的“两会夜话”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工会维护…
- 新时代更要发挥好职工主力军作用
- 李玉赋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总工会界别联组会议
- 工会界委员聚焦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全总发布会
- 全总2018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 2018年工会“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实录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五一”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