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小小播音室 春运大舞台
张世光
2014年02月07日08:44 来源:中工网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通常到哈尔滨火车站乘车的人,在约定见面地点的时候,都会选择最明显的“哈尔滨站”四个大字下面。就在这个最明显的标志后面,一个由9名女职工保持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小屋,每天都在传递春运中最美丽的声音。
从旅客走到火车站附近的那一瞬间开始,她们就用声音陪伴在你的身边,直到你乘坐的火车离开站台。她们是哈尔滨火车站播音室的播音员。
“播音员能有啥忙的?不就是播报车几点到站,几点离开吗?”是的,如果不是走到她们的身边,几乎所有人都会这么想。但是,当你来到她们身边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没那么简单。
传递信息是最核心的工作
穿好制服,冲好咖啡。早上8:00,已经在播音员岗位上工作了15年的黄锐,拿着有两张A3纸大小的“广播日志及行车日志综合记录表”(下称“广播日志”)接过了即将下夜班同志的工作,坐在了工作台前。
“1521晚20分,7094早3分,237大约10点到。”
黄锐耳朵听着同事的话、手里点击鼠标、眼睛看着广播机屏幕、嘴里重复着信息。
在工作台的另一侧,和黄锐一起配班的刘桂霞,也在不断地点击着鼠标,查看火车站大大小小百余块LED显示屏上的车次、到站时间、晚点信息等内容是否与广播的信息一致。
传递信息是广播室的最核心工作。
每天进出哈尔滨火车站的图定列车有147趟,春运期间加开的临时列车有16趟,春运期间哈尔滨火车站日均发送旅客有6.8万名,每个时段有近500名铁路职工在为旅客服务。
火车站的10个候车室、9个站台、1个出站口、行李运输、邮政、列车上水等部门所涉及的旅客有序乘降、工作顺利开展都要靠广播发出的各种信息来指挥协调。所以,把这里叫做火车站运转神经中枢一点不为过。
“去年,哈尔滨下了一场五十年不遇的大雪,车站所有领导就是在我们这里坐镇指挥车站运转的。”广播室主任王凯英指着挂在墙上的“应急候车平面图”说:“我们这儿的工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责任大,你说对一万句没人会表扬你,要是说错了一句话,可就惹大祸了。”
靠咖啡防止疲倦走神
8:35,进入了车辆进出哈尔滨站的密集时刻,黄锐不断地接起左手边的蓝色电话——这是一部无需拨号的直通电话,也是工作台上三部电话中最重要的一部电话,直接连通车站运转车间。运转车间负责发布列车何时到站、进哪个站台、是否提前或晚点到达、具体时长是多少等信息。
播音员的工作流程是,在接到运转车间传来的消息后,填写广播日志,再次确认、核对列车进入的股道信息,修改广播机、电子显示屏信息,用对讲机通知车站各处所。
看起来这项工作非常简单,但实际情况是,仅列车出站一项,就需要在开车前半小时、开车前十五分钟、五分钟、三分钟、开车前多个时段依次发布列车出库、站台接车、准备检票、开始检票、即将开车、停止检票、送站人员出站等11个方面的信息。
播音员的头脑中必须时刻紧绷着一根“时间的弦”,不断地想起哪趟列车该进入哪一个环节了。
目前,火车站广播的内容是用带有语音合成功能的广播机来完成的。只要修改电脑中的相关参数,并点击“播音”键,安装在火车站各个角落的百余个广播音箱就会同时响起。
忙碌的情形在早6:00到10:00、中午11:00到13:00、下午14:30到22:00这三个列车进出高峰时段经常出现。工作期间,播音员的语音语调还要在接电话中的口语腔、对讲机中的拉长声腔以及对着麦克风时的播音腔之间来回转换。所以,黄锐选择早上刚一上班就“闷”一杯咖啡,以防止自己出现困倦、走神。
10:00刚过,喝完最后一口杯中咖啡的黄锐和刘桂霞对调位置。
播音室不只负责播音
在播音室的工作台上还有一部电话,按照3个小时40个电话的频率在不断响起——内容包括寻物、寻人、询问时刻等多种诉求。从9:00开始,播音室先后4次接到一位邱先生的电话。邱先生在上火车的时候把装有票据的包落在了第一候车厅。
在应对列车进出等各种播报的同时,黄锐反复用对讲机与候车厅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后广播了这条寻物启事。9:35,丢失的包找到了。
春运期间,哈尔滨铁路局加开了一系列临时列车,这些临时列车有的是每日开行,有的隔日开行。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播音员必须不断地与运转车间、站台、候车大厅等部门来回核对列车开停信息。
上级部门下发的只是增加的临时列车的车次、开行时间、起止地,为了便于工作,刘桂霞将开行的临客按照播音室早晚班工作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在一些特别注意的位置用红笔进行了标注。
“你看这趟1489,过去是天津到佳木斯的车,在春运期间改为北京到佳木斯了,经常有旅客会打电话来问列车时刻,这个必须要掌握。”刘桂霞说。
从早上8:00到中午11:00,一共有11个打来的电话问同一个问题:T237什么时候进站。
尽管已经回答了10次,但刘桂霞还是非常耐心、细致。
“这没什么,我们就是做这个工作的,也就应该这么工作。”刘桂霞说,遇到天气不好或者大面积晚点的时候,经常会接到一些“不客气”的电话。“一开始听了难听的话也生气,后来习惯了,也就好了。”
| (责编:曾伟、段欣毅) |
全总要闻
- “一封女工来信”引出一件委员提案
-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亟待落实
- “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让女职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线代表:建立技术津贴制度,让技高者多得
- 一场一线劳模和职工代表的“两会夜话”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工会维护…
- 新时代更要发挥好职工主力军作用
- 李玉赋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总工会界别联组会议
- 工会界委员聚焦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全总发布会
- 全总2018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 2018年工会“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实录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五一”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