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时代先锋】“线路医生”许启金

沈刚 陈华

2014年04月29日09:06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许启金在勘察宿州电网输电线路。 张勇 摄

 

              

  “线路工,必须是‘线路医生’。”第一次给安徽省电力职工大学的学生授课时,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高级技师许启金以此作为开场白。

  “干线路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如果倒杆了、断线了、瓷瓶炸了再去修,可就出大事故了。而要当好‘线路医生’,你们得有技术。”只有高中文凭的老许在大学课堂上毫不怯场,因为他手握“绝活”。

  “高中生执教大学”——在他的“传奇”中,这只是小插曲。今年51岁的许启金,只有高中文凭,却写出15万字的专业著作;作为一名普通输电线路工人,却有多项科技发明。

  32年如一日,这位“线路医生”在1700公里供电线路上往来穿梭,组织参与110千伏及以上带电作业690余次,参与消除各类缺陷2800余处。

  他被国家电网公司聘为生产技能专家,先后获得“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可以没学历,不能没知识”

  老许的线路人生,始于一幕“惊险剧”。

  1981年10月,许启金得知宿县地区劳动局面向社会招工的消息时,正站在烤炉旁汗流浃背。

  彼时,18岁的许启金刚高中毕业,在家乡安徽符离镇卖烧鸡。

  “得到消息时,已是报名的最后一天了。共有13个单位招工,我瞄准了供电局。”忆起当年,许启金仍能说出许多细节:匆匆放下烧鸡,狂奔着去报名,赶火车去考点……

  1982年5月,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那一夜,他几乎彻夜不眠。

  没能跨过大学门槛的遗憾,成了砥砺他前行的动力:“勤能补拙,我一定能干好!”

  经短期培训,他被分配到线路工区带电班。“一基杆塔四根线,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很快,许启金迷上了杆塔,迷上了线路上的一个个部件。哪怕是不到拳头大小的“球头挂环”,在他看来都蕴藏着魔力。

  为了探清那些部件的“秘密”,他将知识点制作成题目,写在小纸片上随身携带,有空就掏出来看看。

  “比如去萧县或砀山处理线路隐患,来回在路上的时间要四五个小时,把这些时间用上,能记十几道题。”他回忆说,“我写有上万张小纸条,这些纸条垒起了专业知识的高度。”

  本地书店中的专业书很快被他“一网打尽”,他便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外地书店寻觅“漏网之鱼”。如今,他的书柜里有300多本专业书籍,总价值6000多元。许多书被他翻得卷了边,圆珠笔划的痕迹也已褪色。

  “可以没学历,不能没知识。”他说。

  “老九”的外号,在工友中不胫而走。“所谓‘老九’者,‘臭老九’是也。”许启金笑着告诉记者。

  这个外号,起初也许带有一点贬义,后来却成了“尊称”。他学习钻研的“疯狂”劲头,曾招来异样的目光,但他用成绩赢得了工友的叹服。

  1994年,宿州供电局首次举行全区电力系统送电线路技术知识竞赛,他获得个人第一名。1997年,在全区电力系统送电线路技术比武中,他获得两个个人项目的第一名。

  此后,只要他参加供电技术方面的竞赛,总是摘金夺银。

  2003年,全省首批输电线路高级技师鉴定时,他以理论93分、技能97分的第一名的成绩通过。2004年,公司选拔技术状元,他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技术状元,并于2005年获安徽省电力公司“首席技师”称号。

  2006年,他主笔编写《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岗位培训考核标准》及《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岗位培训考核典型题库》,后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知识要在‘用’上下工夫”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这是许启金多年来的追求。

  自1982年从事带电作业以来,他组织完成和参与完成了720项带电作业任务,没出任何差错。

  自1994年担任带电班班长以来,他带的班组针对宿州地区电网薄弱的特点,坚持“能带不停”的原则开展带电作业,累计多供电量9000多万千瓦时。

  “爱岗需要敬业,更要精业。”他在电脑上绘出了公司所有输电线路杆塔的结构图,每次检修前打开电脑让大家熟悉塔型和所需材料,并告知注意事项。

  带电作业是一项苦、脏、累、险的工作,但他干出了热情、干出了乐趣。“我喜欢琢磨,钻研与创新是我最大的快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年纪轻轻的许启金便已是工区有名的“万金油”,现场遇到技术问题,他一出马往往便“药到病除”。

  1995年,宿东电厂改造35千伏线路。许启金发现设计师的线路设计有问题,当即提出意见,让设计师深为佩服。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工程中提出技术问题被采纳。

  2003年,宿州建合徐高速公路时造成一处220千伏线路相间安全距离不符合规程要求。如果要另立杆塔,就要耗巨资,且时间不等人。他建议杆塔不变,改变其中一杆塔横担的结构形式,即把原来的上相导线移到边相。这一方案投资小、施工简单、节省时间,顺利解决了难题。

  “知识是有大用的,关键是要在‘用’上下工夫。”许启金没有满足于“现场解难题”,而是将目光瞄准了发明创新,他积极参与有关生产项目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减小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他对带电更换110-220千伏耐张绝缘子串工器具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工器具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效,保证了人员安全。

  在紧线施工中,如果力度掌握不好会出现过牵引现象。2003年,他研制出“角钢吊点卡具”解决了这个安全隐患,获“全国舜杰杯QC成果发布一等奖”。

  2010年,他发现在攀登软梯进行高空带电作业过程中存在高空坠落隐患,便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加工部件,研制出“软梯作业防高坠自锁器”,获省电力公司QC成果发布第一名。

  ……

  在创新的舞台上,许启金不知疲倦地起舞。截至目前,他已推出创新项目13项,带领创新小组成员完成创新12项,攻克技术难关4项。他带领的带电班QC小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2003年以来,他主持完成的QC课题获得省公司4个一等奖,5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当好‘放大器’,带好年轻人”

  “当好‘放大器’,带好年轻人”,是老许近年来的新目标。

  2007年,他被安徽省电力职工大学聘为兼职教师。从那时起,“放大器”的概念悄然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2010年,老许新收了10个80后徒弟,在工区的安排下,师徒11人组成了工区运检队。他从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工作实践到后勤服务,都进行了细致的安排。给每位徒弟建立档案,分析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手把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

  如今,这10个徒弟都已出师。他们已能够独立完成更换绝缘子等难度较大的检修工作,并顺利完成了110千伏姬灵线升高改造、110千伏六陵线接地装置改造等数十项重要任务。

  企业没有忽视老许这个活生生的“宝库”。2010年,宿州供电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启金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现有成员12人,其中有本科生5人,硕士研究生1人。

  其实,许启金自从当上班长后就开始带徒,到如今已有七八十个徒弟。他的得意高徒廖志斌在全国第八届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张永获得“中央企业知识型职工”称号。其他的徒弟也已是生产骨干,有的当上了班长,有的当上了技术员,还有的走上领导岗位……

  他的“辐射作用”,甚至超出了宿州供电公司的范围。

  2012年5月至11月,他被安徽省电力公司抽调到安庆输电培训基地当教练。在他的指导下,两个队员获得了“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一个队员获得了“优秀技能选手”称号。

  2013年,他被安徽省电力公司抽调到合肥培训中心,担任国网公司“十八项反措调考”教练。他所负责的培训班,在调考中获得国网公司输电专业团体第五名的成绩。

  ……

  “看着一批批年轻的‘线路医生’成长,还有比这更开心的事吗?”他说。

(责编:王飞飞(实习)、申亚欣)
相关专题
· 热点专题
新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