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腐败”背后是报销制度有漏洞
2014年05月16日09:05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小小一张发票,写明的是消费金额、时间、地点和单位,然而很多时候,明明白白的消费背后是不明不白的公款私用现象。虚假发票的横行,为少数人侵吞国家资产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海南儋州原市委常委、秘书长权晓辉将公款报销作为敛财手段,其在儋州市任职4年多,公款消费报销404多万元。(见5月14日《东方早报》)
尽管权晓辉在4年之间用发票套现公款404多万元,的确是超乎想象。但对发票潜藏的猫腻,公众其实并不陌生。无论是一些地方车站随处可见的发票兜售者的身影,还是手机上不时收到的买卖发票的垃圾短信,都在昭示发票产业链“异常红火”。
早在几年前,审计部门就曾披露某些中央部门报销的发票中有近两成是假发票,这些假发票把本该用在工作上的钱款变成了单位的账外“小金库”,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甚至是个人贪污或行贿。从这个角度来看,假发票泛滥助长了贪腐行为,至少给套现公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既然如此,管住发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为此不少人提出,不仅要追究假发票使用人的责任,也应追究假发票出售人的责任等,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
不过,当“巧立名目”、“化整为零”、“空手套白狼”成了惯例,面对发票腐败的种种新花样,期望通过管住发票买卖来杜绝腐败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因为,发票上的腐败,根子还在发票背后的更大“乾坤”。
事实上,发票之所以能成套现公款,甚至成敛财贪腐的手段,与其说是发票没管好,毋宁说更多是公款报销制度以及财务监管有漏洞,给假发票泛滥提供了机会。
其实,治理假发票腐败,国外早有成例。比如,芬兰一位高官曾因公务餐多点了一道鹅肝而“被下台”。在俄罗斯,想要公款报销,先要在请客之前填写一张“请客计划”,详细汇报一下去哪儿吃,吃什么,大概的价格是多少,请客的目的是什么,之后再由领导签字;吃完饭后,要保留饭店提供的发票,发票上需标明吃了哪些菜,喝了哪些汤,每个菜的价格是多少;还要报告请客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请客目的。
个中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想通过公款报账,发票所含的信息要足够丰富,只写明消费金额、时间、地点和单位,还远远不够,公款报销制度不能见了发票就给钱,而必须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交代清楚。
如此看来,要治理发票上的腐败,管住发票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强完善公款报销制度,杜绝财务制度中存在的漏洞。
(责编:申亚欣、盛卉) |
全总要闻
- “一封女工来信”引出一件委员提案
-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亟待落实
- “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让女职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线代表:建立技术津贴制度,让技高者多得
- 一场一线劳模和职工代表的“两会夜话”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工会维护…
- 新时代更要发挥好职工主力军作用
- 李玉赋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总工会界别联组会议
- 工会界委员聚焦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全总发布会
- 全总2018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 2018年工会“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实录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五一”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