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线”无强制力 “涨薪”还需集体协商
邓崎凡
2014年06月19日10:08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北京市近日公布了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国已有10个省(区、市)发布了2014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均在10%或以上。但记者采访发现,很多职工都反映工资指导线“看上去很美”,实际工作中很多人不仅没听说过指导线,大多数人的工资也没有按照这个幅度上涨。
目前,在已经公布指导线的10个省份中,河南和新疆的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最高,均为15%;湖北的基准线最低,为10%。据介绍,工资指导线是政府对企业的工资分配进行规范与调控,工资指导线有3条:上线、基准线、下线。上线也称预警线,是对工资增长较快、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预警和提示。基准线是年度货币工资平均增长目标,是对生产经营正常、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合理的工资增长水平。下线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较差或亏损企业。
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刘丽说,“我从1999年公司成立就进入公司,除了2008年公司统一对工资有过一次上调外,其他时候工资一直没变过。”当被问到工资指导线时,刘丽表示“听说过”,但公司具体怎么执行,并不清楚。
与刘丽一样,对于今年已经公布的工资指导基准线,许多职工表示工资并没有按此增长。今天中午,北京东城区一家餐饮公司的服务员小高告诉记者:“我们这个行业流动性很大,工资没有连贯性,所以公司也不会固定给我们加钱。”她告诉记者,即使留下,加薪幅度基本上不可能达到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而据记者采访到的几位外来务工人员表示,工资增长均达不到今年北京市公布的12%的基准线。
在民企和外企,员工的工资增长更多和业绩挂钩。四川一家民企薪酬管理中心主任张欣介绍,“公司主要按照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的形式制定薪酬”,“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涨幅没有达到工资指导线,我们不参照工资指导线。”而在湖北一家外企工作的刘超则表示:“之前没听说过工资指导线,公司只是按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加薪的幅度,跟工资指导线没有关系。”
对此,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侯典牧认为,工资指导线本身并没有强制性,但作为政府对企业的工资分配进行规范与调控的措施,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发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作用。虽然工资多少主要由市场决定,但工资指导线是企业与职工双方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的主要依据,企业与职工双方工资增长的意见均应围绕工资指导线提出,因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对于推动工资指导线应有作用很关键。
(责编:辛洁(实习)、盛卉) |
全总要闻
- “一封女工来信”引出一件委员提案
-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亟待落实
- “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让女职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线代表:建立技术津贴制度,让技高者多得
- 一场一线劳模和职工代表的“两会夜话”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工会维护…
- 新时代更要发挥好职工主力军作用
- 李玉赋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总工会界别联组会议
- 工会界委员聚焦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全总发布会
- 全总2018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 2018年工会“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实录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五一”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