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国务院五项政策促产业西移 引导1亿人就近城镇化

2014年06月26日09: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粮食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工作,研究决定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确定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对于促进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带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和贫困地区致富,拓展就业和发展新空间,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具有重大意义。要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好政府引导,让调结构和稳增长、惠民生互为助力。一要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硬环境”和“软环境”。加大薄弱环节投资力度,加快改善中西部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强化财税、金融等服务,做好人才开发和产业配套。二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注重政策引导,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创新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结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三要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强化资源型产业布局导向。有序推进西部煤炭和现代煤化工、西南水电、北方风电、沿海造船等基地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除热电联产外禁止新建燃煤发电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四要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在西部地区建设向西开放产业平台,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五要实施差别化区域产业政策,切实保护环境,节约集约用地用水。通过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升级、行稳致远。

  在讨论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时,李克强指出,对中国而言,保障中西部地区的充分就业至关重要。过去30多年,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产业竞争力开始有所削弱。怎么办?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必须要转移出来,而转移的方向就是中西部地区。

  李克强强调,要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必须要给中西部地区应有的动力支撑。首先要做好交通、信息和人才基础配套设施,用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此外,产业转移不能光由政府推动,更不能强迫企业去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用低成本、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自主转移。要在确保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引导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国务院出台举措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认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将会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之后,客观上由于增长的基数效应以及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等多方面的原因,增长成本上升,增长速度相对来说会比此前放慢,这在东部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然而近年来,我国过去增长比较慢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有明显加速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区域间的梯度效应突出,这种增长速度的梯度效应是大国经济可以保持相对更长时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

  重庆梵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一夔表示,就重庆而言,当前经济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就是实际利率太高,都到10%以上了,所以制造业压力比较大。国家此次出台的政策有利于中西部承接东部转移过来的技术和资本,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加速发展。此前国务院做出的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的决定,就已经让西部经济受益,而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有助于东部产业更好地西移。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很多人认为越南、印度等国家的劳动力丰富,会逐渐取代中国的制造业地位。但是,中国的劳动力规模太大,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占有的世界市场份额也非常大,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想把中国的产业转过去甚至一个比较小的份额,该国的劳动力就马上会出现不足,劳动力成本也就会相应提高,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们替代不了中国。中国可能还要靠自己的区域分工来延续比较优势,也会在东、中、西三类地区形成中国版本的国内雁阵模型。2003年我们就听到了民工荒的说法,事实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区域的产业转移已经发生了。当然,如果我们有意识去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加快产业转移的进程,相应也就推进了城市化、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责编:谭洁羽(实习)、盛卉)
新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