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打通联系和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周海松

2014年07月24日09: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工会新闻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近期,一起职工讨薪维权事件的发生,再次将工会这一被称为“职工娘家”的组织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新京报7月15日报道,北京市朝阳区常营乡一建设项目的近200名农民工因索要被长期拖欠的工资,将项目开发商董事长和总经理围堵在办公室长达6天之久。报道借用朝阳区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是项目承建方北京城建二建公司,农民工围困开发商,一是维权找错了对象,二是围堵行为涉嫌非法拘禁。

发生在“帝都”、“天子眼下”的这起规模较大的农民工维权群体事件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在讨论农民工的“苦”与无良企业主的“黑”时,网络上有一股舆论将矛头指向了工会: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工会的声音在哪里?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如果在这个事件中工会确实参与了为职工维权的话。

其实,工会面临这样的舆论指责并非头一回。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以欠薪为主要事由的侵犯职工权益事件频频发生,一些农民工采用各种方式甚至是极端手段讨薪,诸如召开“农民工新闻发布会”、围堵企业或政府、封堵道路、非法拘禁等,每当此时,如果在围绕事件的各种消息和声音中见不到工会的影子、听不到工会的声音的话,对工会的指责与质疑之声很快就会随着事件的进展而充斥网络。

工会的“失声”,想来原因众多。在中国,工会组织是一个机构健全、工作队伍庞大的组织。据我一位在工会组织工作的朋友介绍,在外人心中,工会组织可能是一个比较清闲的机构,没啥正经事可干,在职工权益受到侵犯时,工会因各种条件所限,又不能从实质上去维护职工权益,但作为一个工会工作人员,每天工作非常忙碌,尤其是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发展后,工会参与职工维权的工作占整体工作的比重越来越大,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工作任务艰巨繁重,一方面还饱受社会诟病,因此,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作人员普遍面临巨大压力。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众多职工权益事件中工会“失声”的情况出现呢?

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一线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心对工会组织不了解或者存在失望情绪。在北京发生的这起讨薪群体事件中,农民工从开始被欠薪,到最后矛盾爆发到“围困”开发商的长达7个月的维权时间里,没有向“职工之家”求救,没有向“娘家人”诉苦,是因为他们怕给“娘家人”添麻烦,还是他们对“娘家人”已不信任、不抱希望?是他们对工会组织临时想不起来,还是平时与工会就是“故人两相忘”?值得探究。

无论如何,工会组织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最粗略的推断也可以看出,工会干部没有从“职工之家”走出去,没有走到职工当中去,没有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的确,当前一些地方工会行政化、机关化倾向明显。工会干部坐等职工上门,不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机关工作与职工诉求严重脱节,“职工之家”沦为“工会衙门”,工会主席成为“名誉头衔”,工会干部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意识薄弱等等,成为部分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力、社会形象受损的根源所在。

面对这些问题,工会组织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赢得职工群众和社会民众的信赖,真正做好职工的“娘家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地走到职工中去,把工作真正做到位了,职工就会看得到工会组织发挥的作用。这样,即使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不通过媒体发声,指向工会的质疑声也会逐步变弱或消失。

(责编:王泽、盛卉)
新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