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人民微博
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关怀须趁早——从两位劳模的故去谈起

高歌

2014年07月24日09: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工会新闻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近期,两位一线劳模职工先后英年早逝的噩耗在江苏徐州广为流传:7月14日,年仅50岁的徐州丰县土地站站长渠立强因病去世;而在不久前的4月7日,徐州睢宁县交巡警大队民警赵明刚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时年仅53岁。

渠立强是徐州为数不多的全国劳动模范,其先进事迹在徐州早就家喻户晓;而赵明刚在徐州警界也是响当当的模范人物,在生命的最后三年,他拖着只有一个肾的身体,用生命坚守岗位,在警察系统被称为“拼命三郎式” 的模范警员。

两位劳模英年早逝,徐州大地挽歌四起。两位劳模所在的县委分别下发了向他们学习的通知,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学习宣传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精神,一些单位和职工还在网上发起悼念两位劳模的活动。两位劳模的事迹感染了徐州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无论我们如何感动,如何行动,作为社会宝贵财富的他们终不能复生。他们的离世,于国家和企业而言是重大损失,给家人带来的是无尽的哀伤,给社会则留下无尽的叹惋。

在学习两位劳模伟大精神的同时,他们的英年早逝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思考:

其一,两位劳模长期工作在基层,工作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身体、精力超负荷透支。赵明刚同志患高血压、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却一直坚守岗位;渠立强同志患肾癌多年,换肾后仍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们所患的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积劳成疾,得病之后,或因他们个人原因,或因组织上的关怀不深不够,致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调理。那么,如果这些关怀能更早一点更及时一点送达他们身上,英年早逝的结局是否有可能会改写?

其二,他们的家庭负担重,微薄的收入,入不敷出。赵明刚同志上有80多岁的老母、患乳腺癌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工作30多年,一直买不起商品房,去世时还住在父母的老房子里。妻子离世后,他不忍踏入他们共同生活过的堂屋,自己住在十来平米的偏房里,一张简易木床和一张书桌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清廉、清贫……这些尽显劳模本色的事迹感人至深却也让人心疼无语。如果,来自组织和社会的关怀能够更周密更实用更贴心,产生的效果是不是比等他们去世后的学习与悼念更具有人文意义?

其三,劳动模范是社会的脊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党和政府授予的各类劳动模范中,长期在一线、不计得失、不顾病痛的劳模还大量存在;在全国亿万职工中,没有获得劳模荣誉但像劳模一样具有伟大品格而且甘于奉献的普通职工更是有千千万万。他们的病痛是否有人在关心?他们的困难是否有人在操心?

关怀须趁早。我们不能等职工生了病才想起他们应该休息的权益,我们更不能等劳模英年早逝了才去补救性地表示关怀。

近期,全国总工会正在组织劳模休养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7月21日在接待参加今年首批休养的劳模时指出,要做好关心关爱劳模工作,认真研究劳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劳模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广大劳模真正感受到工会是“劳模之家”。

李建国主席的讲话,让广大职工和劳模感受到来自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据悉,各级工会组织的劳模休养活动开展了多年,已逐步实现了制度化、经常化。这一举措,正体现和落实了广大职工“把关怀提前送给劳模和职工”的殷切期盼。

当然,关怀劳模、维护职工的休息权益并不是工会一家的事,而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在这方面,无论是政策制订、制度落实还是切实的行动,都应该尽量把好事做在前面。面对劳模和职工的生命健康,预防性的关怀,才是最好的关怀。 

(责编:王泽、盛卉)
新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