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劳动观察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以法治为坚强后盾

2014年11月06日10: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工会新闻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确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开辟了依法治国的新纪元。会议虽然已经落幕多日,但却引人长久回味和思索。

法律乃治国之重器,要达成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不仅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的利器,这其中自然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的当下,依法治国理应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坚强后盾,使之得以在“法”和“治”这一统一体内合法、有序进行。

法治,一个“法”,一个“治”,构成了增强法律效力,保证法律公信力的两大支柱。

首先,“法”,即法律自身的完善和公正程度,是维护其公信力的关键之一。劳动关系的双方——企业和劳动者,天然存在“强资本、弱劳动”的不平等关系。当劳资纠纷发生时,单枪匹马的劳动者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企业,生动地诠释了“势单力薄”这个词。在这种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客观现实下,法律,尤其劳动法律便成了劳动者最可依赖的维权武器。也正因此,劳动法律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前景。当前劳动领域中一些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很大程度上就与劳动法律不健全或立法质量不高有关。如果劳动法律不能做到全覆盖,抑或缺少可行性,那么一些劳动问题的处理就会陷入名义上有法可依、实质上无法可行的困境,劳动者依法维权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唯有提升立法质量、完善法律法规才是破题之举,不留白,就没有可乘之机,法律也就越公正,其公信力就越高。当然,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不可能有永远完美的法律,但顺应时代要求,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能够切实解决劳动问题的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加以修正和健全却是法治的应有之义。

法治的第二个关键点是“治”。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不能依法行政,那么再公正再完善的法律也将止于立法,难以发挥实效,甚至适得其反。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劳动关系领域,在劳动市场上,法律实施者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力、劳资双方是否依照劳动法律行事,将直接关系到劳动关系相对人的利害得失。很多时候,出现劳动纠纷且得不到妥善解决,究其原因不是无法可依,而是资方知法犯法侵害劳动者权益,行政部门执法不严甚至执法不公,致使劳动关系恶化,进而影响社会和谐。以近期备受舆论关注的几起职工维权群体性事件为例,矛盾的产生及激化,均与用人单位和执法部门不重视甚至无视法律息息相关。如“环卫队逼环卫工人签下生死状”、“诺基亚派遣工同工不同酬”、数起企业倒闭拒发遣散费等案例皆是如此。如果执法者不能稳住劳动关系天平的两端,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坐视不理甚至从中助力,将使劳动法律成为一纸空文,最终损害法律的公信力。

总而言之,以法治为坚强后盾,用法治铺平前进道路,方能保障劳动关系在良性轨道上平稳运行。如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才不会沦为水月镜花。(言寡尤)

(责编:李宇浩、高雷)
新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