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学生退学转读技校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出路
2014年12月11日15: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工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近日,一则北大学生周浩退学转读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说是新闻,其实是旧闻。因为周浩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是3年前的事情,只因他在新近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上,代表参赛选手宣誓,才重新聚焦起社会公众的目光。
之所以3年前的事情在今天被热炒,首先是因为周浩身上北京大学的光环,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亟需职业教育体系加速改革的背景下,周浩式人物的出现可以促使我们对中国的职业教育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和思考。
毫无疑问,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业院校达1.36万所,累计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技术型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加快,各项改革任务的加重,职业教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一些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始终存在着“用工荒”的现象,另一方面,每年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又面临着巨大的“就业难”问题。这种结构性矛盾也倒逼中国的职业教育思考出路、寻求改革,以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路在哪里?笔者有以下一些思考。
出路之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各项投入保障机制
有专家表示,法律政策设计不完善,主管部门条块分割难协调,是困扰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整体上解决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些难题。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我国虽然在1996年就颁布实施了职业教育法,但该法存在着原则性条款过多导致操作性不强,法律要素不全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修订。同时,国家宜从整体上规划设计,明确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保持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与劳动法、税法等的相互衔接、协调一致,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夯实法律制度基础。
二是开闸放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目前,我们职教经费长期在低位徘徊。以2012年为例,职教经费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12.1%,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很多职业院校生存困难。破解这一难题,除了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外,还要吸引地方资金、企业资金的进入,通过合作合资办法的方式汇聚起更多的办学资金。
三是改进职教师资选拔方式。笔者身边一位职业学校的校长曾不无感慨的表示:“现在学校缺编很多,但就是不敢轻易招人,我们想要的人进不来。”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选拔老师时,都是先笔试再面试,但笔试无法考察实践能力,把很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挡在了门外。为此,有必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师选拔方式,将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选出真正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优秀人才。
出路之二:推动高校转型,盘活用好各种教育资源
今年6月份,教育部表示将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的高等学校,这吹响了中国职业教育体系转型升级的号角。诚如周浩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后,之前的理论积累助其更好地掌握了专业技术一样,本科院校转型技术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并提升人才培养的档次和水平。
目前,教育部已经成立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联盟,150多所地方院校申请参加,部分院校已经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上采取了实质性措施,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是解决了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困境问题,这些院校学术积淀贫弱,不适合走研究型大学路线,向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变,可使其短时间内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二是部分破解了职教毕业生上升渠道不畅的问题,目前职业教育从中职、高职再到本科及研究生的办学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职教学生的上升渠道并不畅通,推动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无疑是变职业教育的“断头路”为“立交桥”的重要之举,效果可期。
当然,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社会观念、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的多方掣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出路之三: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校企之间深度合作
职业学校最终是为市场培养人才,不能脱离市场需求而空谈教育,而企业又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所以加强职业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众所公认的职业教育强国,德国在发展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双元制”, 一元是职业学校,一元是企业,学生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培训,一方面直接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训练。在这一模式下,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各负其责,其中,企业是主体,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期限等,并承担大部分培训经费。可以说,“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为德国制造业的长期繁荣发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喜的是,我们不少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强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积极付诸了实践。比如,作为教育部首批地方本科转型联盟的小组牵头高校,东莞理工学院已经引入了华为、中兴、微软、西门子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联合实验室,着手与企业协同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对此,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再添一把火,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职业教育的兴衰关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周浩式现象的出现也说明市场对于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有着旺盛和迫切的需求。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加紧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繁荣提供坚实的技术人才支撑。(周少明)
(责编:李宇浩、闫妍) |
全总要闻
- “一封女工来信”引出一件委员提案
-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亟待落实
- “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 让女职工“想生、敢生、能生”
- 一线代表:建立技术津贴制度,让技高者多得
- 一场一线劳模和职工代表的“两会夜话”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工会维护…
- 新时代更要发挥好职工主力军作用
- 李玉赋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总工会界别联组会议
- 工会界委员聚焦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全总发布会
- 全总2018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 2018年工会“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实录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五一”新闻发布会
- 全国总工会2017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