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王曉靈:選對“路”的幸福

2012年11月20日09:39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王曉靈在站前鏟雪

 

有時候,人生就是選擇一條自己認為正確的路。成都鐵路局貴陽火車站工會主席王曉靈覺得自己很幸運,面對記者採訪,雖然連日來的辛勞讓她嗓子沙啞,但辦公室裡依舊不時響起她爽朗的笑聲。對她來說,幸福的來源就是在工會崗位上和職工打成一片。

幸福 , 是發現工作的意義

列車飛馳,人在旅途。每年的春運總牽動著億萬百姓的心,在洶涌的春運大潮中,總有一些人要忍受著與家人的離別,他們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的廣大鐵路干部職工們。

1979年,王曉靈與鐵路運輸事業結緣,最先干的是行業內公認為最“練脾氣、磨耐性”的售票員工作。那時的鐵路售票沒有任何現代化電子設備,正常情況下,售票員每售一張票至少要講10句話,一個班下來至少要講8000句話。但在這個正常的交流過程中還有許多特殊情況,這就需要售票員必須有耐心,時刻面對旅客的各種“怨氣”。

王曉靈從走上工作崗位到理解工作崗位的意義,是被實打實“罵出來”的。剛開始,她也曾聽同行們說起過售票員的種種辛苦,而她那時平均一天也要受10多次氣。但時間一長,她覺得有些忍無可忍了。

一次,王曉靈接待一名外地旅客,這名旅客操著濃重的鄉音。王曉靈根本聽不清楚他說的話,隻能湊近窗口跟他比劃,加上幾名熱心旅客的幫助,這才買了車票。一張票花了近10分鐘。由於售票時間花得長,后面個別旅客不耐煩了,對著窗口喊:“你怎麼搞的,這麼慢,旁邊的隊伍都賣了好幾張了!”“是啊,你會不會賣啊,不會就下崗!”面對這些話語,壓抑許久的王曉靈一氣之下將售票口窗口關上了。當天,帶她的老師傅知道了這件事,語重心長地告訴她,一名優秀的售票員不僅僅是票賣得無誤,更要學會把旅客的不滿情緒化解掉,“可以說,誰被旅客罵得最少,誰就是最成功的售票員”。

盡管滿腹委屈,但王曉靈這時才恍然大悟,“工作的含義不僅僅是精通一項技能,而是用心服務你所面對的對象。”從此,工作多年來,她無論面對脾氣再大、出口再粗的旅客,也總是微笑服務,耐心接待。

“這些旅客讓我懂得了珍惜崗位、享受崗位,這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嗎?”王曉靈笑著說。在她眼裡,售票窗口是車站的服務窗口,所有職工的一言一行代表著企業的文明形象,“和諧春運、良好服務”,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作為一名鐵路職工,有責任、也有義務做好本職工作,不斷規范服務,努力實現與旅客溝通上的“零距離”、管理上的“零失誤”和旅客的“零投訴”。

這也為她與工會工作最終結緣埋下了“伏筆”。

幸福 , 是為大家 “ 創造幸福 ”

“其實,我一開始還真不太樂意來工會工作。”2005年,組織上經過考慮,將王曉靈從工作了20多年的客運業務崗位調至工會工作。

起初,她還有些想不通,“自己做了10多年客運業務,在這些方面已經是熟手了,為什麼要換去一點不熟悉的工會工作呢?”

接到調令的下午,王曉靈下班后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到自家樓下的廣場轉了一個多小時。走在街上,她突然感到這個住了10多年的地方居然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她埋頭思考著,“自認為很熟悉的東西,尚且有那麼多生疏一面,我是不是該接受這個挑戰,做好新工作呢?”想到這裡,她覺得眼前豁然開朗。

“干客運要服務旅客,干工會就要服務職工。”角色轉換推動她不斷調整工作思路,轉換工作方式。以前,職工誰家鬧矛盾了、誰生病了,王曉靈總是很晚知道,可如今干上了工會工作,她要求自己必須最先知道。“作為工會主席,就得是‘職工的活字典’,職工群眾的點點滴滴,我都要記在心裡。”王曉靈堅定了干好工會工作的信心。

一些鐵路職工的工作環境安全壓力大,生產任務繁重,長期積累負面情緒,會成為影響工作情緒的重要因素,王曉靈結合自身在客運一線工作多年的經驗,決定為車站職工“創造幸福”。

曾經是該站客運員的吳家惠老人主動承擔單位為售票員送飯這項工作,義務送飯17年,老人覺得售票員太辛苦,每天自己腌好泡菜送給售票員們。王曉靈知道這一消息后,找到吳家惠老人,提出採用由工會出錢、老人出力的方式,管好售票員的“胃口”,既減輕了老人的經濟負擔,又滿足了老人的愛心願望。

為給職工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王曉靈積極張羅為職工配備了電視機、DVD、音響、象棋等文體用品,建起了室內健身場所,充實了職工的業余生活﹔每逢節假日,工會還組織職工開展象棋、踢毽子、跳繩、台球、乒乓球比賽,豐富職工的文化生活。細心的王曉靈登記下了每名職工的生日,提前訂好生日蛋糕,在生日當天把蛋糕為“壽星”送到職工食堂、辦公室、施工現場,讓他們在工作之余能充分感受到工會的關愛。

2011年初夏,車務段困難職工劉佑發來到了王曉靈的辦公室。老劉本身患有癌症,妻子體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難。而他90多歲的老母親還在照顧痴呆的小兒子。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王曉靈鼓勵老劉打起精神與疾病斗爭,又把自己當月工資送到他手中,還通過困難補助和動員職工捐款為老劉集資治病。老劉住院期間,王曉靈經常帶隊趕百十裡路到醫院去看望他。在王曉靈的幫助下,老劉現在每月領到了600多元的困難職工生活補助。

幾年來,王曉靈不僅關照著劉佑發一家人,同時還關心著車站8家職工遺屬和6位重病纏身的職工。在人生的道路上,誰能沒有個溝溝坎坎?在職工最困難的時刻,總能看到王曉靈忙碌的身影,她在盡力攙扶著他們從困境中走出。“有事嗎?”“有事吭聲啊!”“別愁,我給您幫這個忙!”這是常挂在王曉靈嘴上的3句話。

3年前,組織上決定讓王曉靈重新分管客運工作,但她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繼續留在工會這個崗位干下去,“工會工作讓我找到了真正的成就感。”

(責編:徐騰(實習)、段欣毅)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