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大限將至,勞務派遣工轉正還是辭退?

■廣東一些企業使用“假外包”規避勞務派遣低於10%紅線 ■有專家提出建立相應配套制度保護被派遣勞動者的權益

2016年01月05日09:22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新聞背景

2014年3月1日起實施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中明確要求:“用工單位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要求企業降至這一比例的時間定為2016年2月底之前。

廣東省人社廳近日發布《勞務派遣調整用工方案參考樣本》(以下簡稱《樣本》),規定用人單位“至2016年2月29日,被派遣勞動者達到(或低於)法定10%的勞務派遣用工比例”。大限將至,許多企業擬用“假外包、真派遣”的手段蒙混10%的勞務派遣用工紅線。有的企業則打算直接辭退勞動者。

“做同樣的工作,工資要少2000多元。”市民李先生談到勞務派遣工的待遇時這麼說。作為一名勞務派遣工,他遇到的問題也是許多被派遣勞動者的問題——同工不同酬、社保福利差、無職業培訓等。

李先生是廣東某電力公司的檢修員,在公司工作已5年的他一直是派遣勞務工的身份。李先生說,除了同工不同酬,福利也是逐年下降。從剛開始每月醫藥費可以報銷500元到現在不予報銷。另外,由於擔心被辭退,他一直不敢提漲薪,但《樣本》頒布后,李先生倍感雀躍。“公司已經下發通知了,過一段時間就組織考試,考過了就能轉正。”李先生對自己轉正很有信心。

有人開心就有人發愁。陳女士就有擔憂,“我們公司員工40%以上是勞務派遣工,轉正名額少,競爭非常大啊。”陳女士是一家餐飲公司的會計,兩年前被派遣到現在的公司上班,她的工資福利比正式員工少一半左右。由於能力並不特別突出,陳女士憂心自己將被辭退。

李先生和陳女士的遭遇並非個案。全國總工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1年被派遣勞動者人數約3700萬人,佔國內職工總數的13.1%,而記者了解到,很多企業派遣工的比例甚至達到60%以上。

為何企業一直鐘情於勞動派遣這種用工形式,既然已經“同工同酬”,為何不直接將勞動者轉正呢?

“主要是規避管理責任”,一家紡織企業的胡經理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已經實現了勞務派遣的“同工同酬”,但用勞務派遣主要是可以規避“工傷等社保福利的管理”。對於10%的大限,胡經理表示,公司已經在著手引進機器人,代替傳統的生產方式。

記者還發現,一些企業把客服電話業務、前台業務等工作進行外包,而這些承接外包工作的勞務公司實際上還是原來的勞務派遣公司,也就是“假外包、真派遣”。

廣東省銳光法律事務所律師李德志表示,“勞務派遣已遍地開花,許多企業基於成本和管理的問題,打著法律的‘擦邊球’,雖然表面上是承諾工資待遇和正式員工一樣,但福利及“五險一金”往往存在差別。”他認為,雖然是降低了勞務派遣工的比例,但勞務派遣工的權益還是沒有得到保障。

也有學者指出,勞務派遣新規執行中需要配套相應的制度,不僅保護被派遣勞動者的權益,還需制定人才培養機制,在本質上讓職工獲得維護權益的籌碼。(記者葉小鐘 實習生何倚華)

(責編:閆妍、秦華)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