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推進職工服務信息化建設,單獨建立數據庫自由度大,但工會組織不具備實力﹔而依托政府資源,則需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安徽蕪湖的經驗是“依靠不依賴”——

工會“大數據”如何精准服務職工?

2016年01月26日13:35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站在夜晚的街頭遠遠地望去,位於市中心十字路口處的安徽蕪湖市職工服務中心大樓高大挺拔,巨大圓形“工”字引人注目,這裡是正在建設中的蕪湖市職工服務信息化平台“總部”。

  “總部大樓”裡,傅鬆差不多每隔幾天就會接待一撥來自其他地市工會的考察隊伍。作為蕪湖市總工會副主席,同時作為主抓這項工作的直接負責人,傅鬆既遇到過羨慕的目光,也看到了質疑的眼神。他的接待介紹每次的結尾都是相同的:工會服務數字化建設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但是怎麼建,建好后怎麼服務?這些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選擇“依靠不依賴”的第三種模式

  早在2013年,蕪湖市被安徽省經信委批准為全省唯一的省級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試點示范城市。

  2014年初,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省總工會主席童懷偉要求蕪湖市總工會在全省率先推進職工服務信息化建設。蕪湖市總工會隨即部署此項工作。

  正式啟動前,通過調研,市總梳理出工會信息服務平台的兩種模式:一種是建立獨立的工會信息服務體系,一種是借助當地政府信息化建設推進工會服務信息化。

  “獨立建設自由度大,但蕪湖市總工會不具備這樣的實力﹔依托政府資源,又易受多種因素掣肘。”傅鬆覺得,按照蕪湖市的實際情況,最好的方案是“依靠不依賴”,即借助本地政府信息建設資源,同時建立工會獨立的系統平台,即所謂的“第三種模式”。

  初步方案基本形成后,蕪湖市政府與市總工會召開了一次聯席會議。“蕪湖市職工服務信息化系統建設方案”成為這次聯席會議的唯一主題。市長潘朝暉在聯席會上對方案表示肯定,並要求相關部門在政策優惠、技術指導和軟件開發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經過項目申報、論証、審核和招標等程序,職工服務系統軟件開發和工會三級職工服務平台建設於2015年3月正式啟動。同年6月,完成系統軟件架構設計、加載工會職工服務相關數據,基本形成了工會組織管理、幫扶救助、維權服務、勞模管理和信息化數據管理等“五個模塊”的基礎數據庫架構。

  當年9月,以蕪湖職工服務網為基本平台的系統上線,並實現了與全市信息化平台的對接和互聯互通。

  線上線下的工會“大數據”雛形初現

  “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是信息數據的採集、管理和應用。可是,僅採集數據一項,對工會來說就是一件難度相當之大的事。”在應邀參加安徽省總工會主辦的一次培訓會上,蕪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韓衛民感慨萬千。

  很多政府部門都有一套自成體系的信息數據資源,有些數據資源由於涉密或者涉及個人隱私,很難做到與其他部門共享。對於工會搭建的職工服務信息平台而言,如果沒有大數據的支撐,平台只是一個虛空的框架而已。

  如何既能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又能做到信息共享上的絕對安全,蕪湖市總工會與市政府有關部門相互溝通協商了多次。

  向公安部門要戶籍信息,向住建部門要保障房信息,向工商、稅務部門要企業信息……為了得到這些信息資源,一段時間來,蕪湖市總工會與相關部門反復溝通了很多次。最終,公安、住建委、工商、稅務、人社、安監等6個部門的相關數據與工會信息系統實現了互聯互通。

  “這些數據拿過來后,還需要進行‘工會化’改造。”據傅鬆介紹,工會“數據庫”由“基礎模塊”和“動態數據”兩大部分構成。其中,“基礎模塊”圍繞工會組織架構、職工服務功能需求進行系統結構匹配設計,成為蕪湖工會的“量身定制版”。“動態數據”則是以職工“社保”數據為基礎,經過系統“清洗”后構建而成。

  目前,蕪湖市工會信息庫中已經建立近1.4萬個企業數據、42萬會員數據、1萬多困難職工數據和1800多名勞模數據。

  “線上”的數據來之不易,“線下”的聯絡同樣並非少受周折。

  為了方便線下服務職工,蕪湖市總工會與兩家銀行聯合,共同推進“會員服務卡”發放。按照設想,持有“會員服務卡”的職工,可以在全市范圍享有多種生活消費方面的優惠。而這些優惠必須首先征得商家的支持。

  在近1個月時間裡,市總工會宣教部長潘人威就是和這些商家“對接”的人。包括文化體育、大眾娛樂、商貿消費、公共服務等13大類、近百家商家與“會員服務卡”成功簽約。

  涵蓋線上線下的工會“大數據”雛形初現。

  精准服務是關鍵

  元旦過后,蕪湖市房產局退休職工趙聲發接到了市職工服務中心讓他領取“會員服務卡”的電話。拿卡的當天,趙聲發還收到了市總工會早已匯入卡中的3000元困難補助金。此前,趙聲發讓自己的女兒通過網絡提交了自己的困難職工申報材料。

  此事讓趙聲發感慨“兩個想不到”:一是想不到辦事如此簡便、如此快捷﹔二是想不到拿到會員卡的當天也就拿到了困難補助金。

  “數據既是活的,也是死的。”從部隊轉業來到市總工會之前,傅鬆曾做過信息化管理工作,他認為,工會大數據,有些是可以固定不變的,有些則需要不斷地更新和充實。“這些數據如果不能拿來分析,不能為我所用,那麼,活數據也就變成死數據了。”

  以特困職工幫扶為例,傅鬆解釋大數據的好處。在今年確定全市特困職工幫扶人數之前,市總工會通過分析人社部門傳過來的社保信息,對全市可能存在的特困職工進行了一番大排查。他們后來發現,全市最終通過各種渠道報上來的特困職工,竟然與之前的摸排相差無幾。

  “由於我們根據數據分析,提前做好預案和研判,最終在特困職工幫扶工作上顯得效率特別高。”傅鬆說。在這之前,職工申報這樣的材料,需要跑多個部門,蓋不同的公章。現在接到申報材料后,30個自然日內限時辦結。

  類似的精准服務還體現在很多方面。

  在“金秋助學”方面,蕪湖市總工會希望能夠延伸助學的鏈條,他們期望能夠給予那些能夠承接愛的接力棒的學生在實習、就業等方面更多的幫助。同樣,通過分析全市1年來上報的各種工傷數據,明確哪些企業、哪些部門、哪些工種的工傷率高低后,市總工會可以據此倒逼企業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勞動保護工作。

  “將來,希望通過大數據能夠准確地分析職工、企業、社會的各種需求,做好相關對接工作那才是真的把大數據用活了。”傅鬆說。(記者 陳華)

(責編:閆妍、秦華)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