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多方評論

工匠精神為勞動者增添榮光

鄒雅婷

2016年04月28日08: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自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這個詞一下子火了起來,引發媒體和民眾熱議。瑞士的手表、德國的汽車、意大利的手工皮具、日本的智能馬桶蓋和電飯煲……這些代表著工匠精神的產品近年來備受國人追捧,鞭策“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其實,工匠精神不隻限於制造業,在各行各業的工作中,都少不了這種精神。

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為了把99%提高到99.99%,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專注壽司近60載,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極致,成為業界傳奇。為保証食材水准,他對供貨商要求十分嚴格,鮪魚供貨商隻供應鮪魚,蝦的供貨商隻賣蝦﹔為保証米飯口感,煮飯時要施加巨大的壓力,蓋子重到需要兩隻手抬,上面再放一大鍋水﹔為了讓章魚肉質變軟、具有香味,至少得花40分鐘給章魚做按摩。客人在小野家品嘗到的不僅是美食,更是廚師孜孜不倦、力臻完美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曾這樣描述德意志人民的性格:“我們必須嚴肅認真地對待一切事物,切切不可容忍半點輕率和漫不經心的態度。”正是這種嚴謹認真的民族性格,讓“德國制造”成為品質的代名詞。魯迅先生曾對日本友人內山完造說,中國四億人民得了“馬馬虎虎”的病,不治好這病就不能救中國,而日本人的認真態度就是治這種病的靈藥。魯迅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踐行著毫不馬虎的認真精神。蕭紅在回憶魯迅的文章中寫過這樣一個細節,“魯迅先生把書包好了,用細繩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連一個角也不准歪一點或扁一點,而后拿著剪刀,把捆書的那繩頭都剪得整整齊齊。”對待任何小事都一絲不苟,這是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的原因。

工匠精神,是愛崗敬業、踏實堅守。1560年,瑞士鐘表匠布克曾經說過:“一個鐘表匠在不滿和憤懣中,要想圓滿地完成制作鐘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對抗和憎恨中,要精確地磨銼出一塊鐘表所需要的254個零件,更是比登天還難。”正如他所說,制表匠的工作繁瑣而枯燥,如果沒有高度的耐心和專業、敬業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幾個世紀過去了,瑞士手表一直以其制作精巧而享譽世界,這背后是一代代制表匠日復一日的精心打磨、細致雕琢,是他們在長年枯燥工作中兢兢業業的堅守。

“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勞動最光榮”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工匠精神正是勞動者最可寶貴的品質,它就像璀璨的明珠,為日復一日的朴實工作增添榮光與價值。3月29日,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在京召開,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各行各業要向獲獎組織和個人學習,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4月24日,李克強寄語四川雅安蘆山學子:“工匠也可以成為大師!”

一個擁有工匠精神的人,必然會少一些浮躁功利,多一份堅韌執著,在自己專攻的領域取得令人尊敬的成果。而一個推崇工匠精神的國家和民族,必將贏得持久發展的強大動力,以昂揚的姿態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