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做有知識、創新型石油工人

——記江蘇油田技能大師田明

2016年05月03日13:17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他只是一名石油工人,他改進的震擊器震擊能力從井深4000米提升到6000米,打破了國外產品壟斷現象,填補國產此類工具在高壓深井中的使用空白,曾為國家挽回上億元的財產損失﹔他的創新成果《試油測試技術的創新與運用》獲得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為企業創效6000余萬元。他擁有92項技術創新革新成果、28篇國家核心期刊獨立發表的論文、30余項國家專利……

記者在江蘇油田見到田明的時候,他穿著標志性的橘紅色工作服,皮膚黝黑,神情溫和,嘴邊常挂著的一句話是:“我們要做有知識、創新型石油工人。”

從“門外漢”變成“內行人”

1985年,田明從江蘇油田技校畢業,分配到江蘇油田試採一廠攻關隊地層測試組做工人。

“我是技校生,又是剛工作,面對地層測試有幾十種工具、上百套圖紙,測試資料解釋要靠高等數學等理論知識來支撐,我當時卻連符號都認不全。”田明說。

不久,在一次地層測試中,田明因沒能及時關閉測試閥,導致幾天后沒有錄取到任何數據而延誤了工期。自責之余,他痛下決心,“努力學習,提升技能,一定要做有知識的石油工人!”

從此,田明就在干中學,學中干,還制訂了一套學習計劃:白天跟著工程技術人員上井干活,看圖紙學技術,努力掌握操作要領﹔晚上去10多公裡外的邵伯參加油田高中文化補習班,在這往返20多公裡的自行車途中,還不忘背公式、記定律……

憑著這股韌勁,用一年半的時間,田明學完了高中三年的文化課,還自學了《試井資料解釋方法》《科學試油系統工程》等專業書,在10多萬字讀書筆記的見証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順利通過機電一體化專業成人高考,最終拿到石油大學石油工程本科專業畢業証書,從“門外漢”變成“內行人”。

從普通員工到技能大師

工作4年后,田明完成了人生第一個創新成果。那還是上世紀80年代末,地層測試技術使用的200JC型計時器是進口大扭矩時鐘,需要定期進行維護、保養、檢測和鑒定。油田沒有專門的檢測設備,而送外檢測一次就需花費2萬多元,且每次保養后存在走時誤差,影響油藏資料錄取質量。田明提出,自制一種時鐘檢測裝置。

一個技校生能搞出什麼創新?許多人表示質疑。

田明鉚足干勁,在測試工房頂著近40℃的高溫、忍受蚊虫的叮咬,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一干就是兩個多月,經歷了多次失敗,測量了上千條輸出扭矩試驗數據,最終制作出一個時鐘扭矩模擬檢測裝置,一次能檢測10支200JC時鐘,不僅提高了時鐘質量,還提高了測試資料的准確率。

2000年,田明被油田聘為測試儀表技師﹔2009年,他被破格升為測試儀表高級技師﹔2010年,他研制的《試油測試工藝配套工具》被評選為江蘇省職工十大創新成果獎,他被選為油田技能大師,“田明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挂牌﹔2013年,他的工作室被全國能源化學系統評選為優秀勞模創新工作室,完成革新成果60余項,他被選聘為油田首席技師﹔同年,田明被油田推薦參加中石化技能大師的遴選,實現了個人成長的第五級跳。

“一個人學歷可以不高,經驗可以不足,但不能沒有志向、沒有追求,有了志向才會有動力,有了追求才會有進步。隻要你肯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隻要你肯努力,就一定會有發展﹔一線工人照樣有奔頭。”田明經常以自己的經歷激勵身邊人。

工作室成立5年多來,他先后與32人簽訂師徒或導師協定,多次現場指導青工進行技術革新。田明還在局域網上建立了工作室網站,先后為集團公司青年骨干創新研修班、高技能人才創新培訓班等授課80余期,聽課的學員超過3000人。(據新華社南京5月2日電)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