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堅韌成就技藝之美

——記90后“雙料”高級技師張文良

2016年05月05日09:09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1米83的個頭,身材偏瘦,略帶東北口音,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難以想象這位看上去面容白皙,略帶腼腆的小伙子,21歲已經站上了全國技能大賽的最高領獎台。

張文良,沈陽造幣有限公司90后技師,先后獲得第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競賽工具鉗工“第一名”、第九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競賽機械設備安裝工“第三名”的突出成績,成為“雙料”高級技師。

2008年,年僅17歲的張文良乘著長途汽車,背著行囊,從岫岩農村老家獨自來到沈陽求學。“早晨下火車,隻吃了兩屜小籠包,就花了16元錢!咋這麼貴呀!”

想到母親在家干農活賺錢艱難,這個出身窮苦的農家娃立下了在省城“活下來”的朴素願望。

學的是模具專業,車工、銑工、鉗工……樣樣不落。開學不久的一次鉗工課上,老師拿出畢業生的一個優秀作品,引起了張文良的興趣。“一個多面體鋼件,那時候我還不懂得精度標准,就是覺得很美,像一件工藝品。”

從練習站姿開始,“刻苦學習”成了他實現願望的唯一途徑。鉗工的標准站姿是“左腿弓,右腿繃”,“像習武的馬步一樣”。站時間久腿酸了,一些同學開始偷懶,張文良卻拿來粉筆,在地上圈出腳印堅持練習,經過幾天的訓練,被老師當眾稱贊為“標准站姿”。

“我清楚記得那個特別悶熱的夏天,操場和校外的馬路上行人極少。我走到學校的鉗工訓練現場,看到一個身影手拿銼刀在一遍又一遍地對工件進行銼削,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當時就對這個學生很喜愛,又有點心疼。”張文良的鉗工技術啟蒙老師曲驪回憶說。

臨近畢業,張文良已成為學校表現最好的“小學霸”,2010年在第三屆全國技工院校學生技能大賽中,他初出茅廬就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績,獲得“雛鷹獎”。

2011年,畢業后的張文良應聘到沈陽一家企業工作,每月1200元的收入,除了交房租,所剩無幾。但他還是決定留下。“工廠有實訓基地,下班后可以練習,繼續參加比賽。”

他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提升技能上。白天工作跟著設備跑,在機器轟隆的車間裡經常一待就是整整一天,晚上又到實訓基地繼續操練。

從不去網吧、台球社,他用同齡人休閑娛樂的時間換取了技能水平的突飛猛進。

2012年,第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競賽,張文良最終制作出的五角星作品,尺寸精度、平面水平度約為0.005,僅相當於頭發絲的十六分之一,獲得第一名。

2013年第九屆“振興杯”大賽,他再次報名,並選擇了一個全新的工種——機械設備安裝工。鉗工重視的是手上技術,而設備安裝更體現整體操作水平,二者可以說基本沒關系。要掌握這項新技能,無疑又是一項重大挑戰。

沒白天沒黑夜地琢磨、練習、切磋、試驗。他一路殺到決賽,最終獲得機械設備安裝工比賽季軍。

機器轟鳴,錢幣如雨嘩啦流淌……2013年5月,張文良被沈陽造幣有限公司作為高技能人才聘用,除了鉗工工作,還擔任造幣設備的維修員。

在生肖猴普通紀念幣生產中,細心的張文良發現生產聯動線上包裝卷歪斜、碎卷現象比較多,一連幾天,他一有空就蹲在傳送帶前仔細看。

“文良啊,別看了,蹲著怪累的。這聯動線是專人論証設計的,那電子探頭——氣缸——閥門的結構可復雜了,有毛病得找專家,咱們可解決不了。”一個老師傅說。

這話反而點亮了他的靈感。“如果用一塊不鏽鋼板取代這個復雜結構,不就不會出現各部位配合不一致的現象了嗎?歪卷和碎卷的問題不也就解決了嗎?”經過精細計算,他設計並制作了有著合適彎曲弧度和安全角度的不鏽鋼板,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幾年來,張文良先后對企業設備進行改進數十項,相繼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

面向未來,張文良感到自己的責任更大了。“原來更多的是自己去鑽、去攀、去往前走,現在想要幫助更多人進步。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們,隻要奮力去追,夢想就能實現。”(新華社記者 王瑩)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