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31年來,周東紅每天重復一個動作:用手“撈紙”。僅憑手感,他就能將每張紙的重量、厚薄、均勻度控制在最小的誤差內——

對手藝心懷虔誠的撈紙工

2016年05月05日09:11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圖為周東紅(左)指導徒弟撈紙

“我一定要對得起老祖宗傳下來的這門手藝!”4月22日,站在宣紙文化園裡的紙漿池邊,撈紙工周東紅如是對《工人日報》記者說。

綿延1000多年的宣紙造紙技術,有一個重要程序叫“撈紙”。31年前,周東紅接下這根有著千年歷史的“接力棒”,成了一名撈紙工。在日復一日的撈紙動作中,他練出了一手絕技:僅憑手感,就能將每張紙的重量、厚薄、均勻度控制在最小的誤差內。

每刀紙上下誤差不超過50克

“厚薄由人法,輕蕩則薄,重蕩則厚。”對於撈紙的技巧,《天工開物》裡早有記載。

手工制作宣紙一共需要108道程序,周東紅做的這道撈紙程序可謂關鍵一環。與其他程序最為不同的是,最后成型的紙張的厚薄、均勻度,全在於撈紙工的“手感”。

分立於紙漿池的兩邊,周東紅與他的搭檔共同抬起一個帘床,麻利地放入紙漿池中,左邊抄一下、右邊抄一下。抄在帘床上的紙漿取下來后,便是一張宣紙的雛形。

“別小看這一帘水、二帘水,帘子撈起來,要感覺到紙有多重,還要准確判斷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周東紅說。

撈紙時候的“濕紙”每張大約重幾公斤,晒干后的“干紙”每張大約30克。每刀紙(100張)上下誤差一般不超過50克。這一切,都在於撈紙工憑借手感的“這一撈”。一般情況下,能做到7成合格率就可以做撈紙工了,周東紅卻能將成功率做到97%以上。

對撈紙工來說,紙張越薄越難、越大越難。公司裡經常接到客戶要求的“稀有品種”訂單,這些活兒往往都會交給周東紅來做。周東紅印象深刻的是做一種叫“扎花”的宣紙。這個品種的宣紙最薄,濕紙的重量隻有其他品種的一半。當時,公司裡隻有周東紅能撈出來這樣的紙。

2010年,中國第一套宣紙郵票面世。這種能夠印刷的宣紙對品質的精確度要求更高。當時,操作撈紙的正是周東紅。

專注把每張紙做到最好

1985年,周東紅進入一家宣紙廠開始學習撈紙技藝。一年后,他來到涇縣宣紙廠上班。

跟著師傅學習3年后,周東紅嫌工作過於枯燥,想要放棄。在師傅苦口婆心的勸說下,他總算留下來了。此后,周東紅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技藝練得爐火純青。

當時,廠裡給他的任務是每天撈800張。他自我加壓將產量提高50%∼60%。那段時間,為了練習技藝,他每天凌晨2點就起床,為此還特意買了一個鬧鐘。

冬季是周東紅工作最辛苦的時候。為了保証產品品質,他工作的屋子裡不能裝空調。即使在最寒冷的時候,為了保持手感,周東紅也要將手伸入冰冷刺骨的水中。他的手上全是凍瘡,一道道裂口浸入水中,疼得鑽心,但周東紅堅持照常上班。“忙起來也就忘了疼。”周東紅說。

撈紙工工作時的心情也會影響到撈紙的質量。周東紅有他的訣竅,他說,他工作時隻想一件事,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把每張紙都做到最好,“我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慢慢地,原先的壞心情也被趕跑了”。

撈紙工的動作看似簡單,實際上每個動作都會影響到紙張的質量。“手上一滴水滴到紙上,都有可能影響品質。”周東紅說,他每次撈紙前都用毛巾擦一下手,解決了這個“看似很小其實很大”的問題。

同樣是做撈紙工,為什麼周東紅的技藝更高一籌?

周東紅認為,除了付出要比別人更多一些以外,更重要的是“對老祖宗手藝的虔誠”。

“一個人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他能夠到達的高度。隻要心中有對手藝的虔誠,沉下心來踏實干,就能練出好手感。”周東紅說。(記者 陳華)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布會

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