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環境需要重建
2016年05月10日11: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現實中,許多有錢人生活在紙醉金迷的浮華裡,沒錢人則向往那種浮華。於是錢成了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標准,許多人不再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錢能使鬼推磨”甚至演變成“有錢能使磨推鬼”。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市場上造假屢禁不絕﹔官場上急功近利,走捷徑,升遷可以不靠工作靠站隊、當家臣。這些曾經“成功”的案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與行為。社會衡量價值的標准發生了改變,引發了人們價值取向和價值觀的變化。如作為文明重要傳播手段的影視作品,有些為片面追求收視率,劇情搞穿越,人物玩戲說,電視節目大搞真人秀,宣揚明星,甚至把明星子女也一夜包裝成小明星。那些一夜成名的小明星,對少兒的幼小心靈有著怎樣的誘導?不需要努力學習,隻需要上電視就可賺大錢、成明星。
培養工匠精神,首先要從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的大前提出發。要從上到下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政策、輿論、宣傳並行,在全社會倡導工匠精神,尊重工匠勞動,樹立勞動最光榮的理念。要把宣傳視角從演員明星、成功人士身上移開,多關注哪些在勞動崗位上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匠人。教育文化等領域要注重培養、激發下一代對大國工匠的追求。
其次還要建立健全工匠技術等級制度,制定與等級銜接的薪金標准,讓工匠實現其自身的勞動價值。有報道稱,航空“手藝人”胡雙錢在35年裡加工了數十萬個飛機零件,沒出現過一個次品,但這種手藝在過去並沒有讓他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這折射出現行體制、分配制度存在的問題。時代需要轉身,時尚需要轉身,也需要制度同時轉身。
河北玉田縣 王金良
(責編:閆妍、秦華) |
相關專題 |
· 熱點專題 |
全總要聞
- 全國已建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7.8萬個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推…
- 把保障職工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 積極做好防汛救災…
- 《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單行…
- 全總緊急撥款200萬元慰問河南受災職工
- 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礡力量 譜寫…
- 2021年全國勞模療休養活動啟動
- 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
- 推動“十四五”時期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黨的工運事業矢志奮斗
全總發布會
- 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新時期工人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
- 2021年“五一”新聞發布會
- “中國海員工會成立100周年”主題新聞發布會
- 國新辦就“崗位成才、奮斗圓夢”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 全總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